
6月11日,由商務印書館出版、中國社科院語言所修訂的新華字典APP上線。《新華字典》自從上世紀50年代出版以來,伴隨了幾代人的啟蒙教育,身上附著了不少的時代痕跡和文化意義,該APP一上線便贏得了網友的關注。可網友發現,免費版一天只能查兩個字,想要繼續使用,就得付費40塊。而一本紙質版的新華字典售價在20元左右。由此,質疑聲四起。
A 使用方便權威,但每天僅能免費查倆字
據介紹,APP完整收錄《新華字典》第11版紙書內容,再現線下紙書查字方式,數字版、紙版對照,原《新聞聯播》播音員李瑞英播讀、漢字規範筆順動畫等增值服務,兩版可以一鍵切換。令人驚喜的是,還可以直接將手中讀物中不認識的字拍照上傳查詢,使用挺方便。
但揚子晚報記者在蘋果系統下載體驗後發現,確實如網友質疑,在查詢欄輸入2個字後,想要再查詢,APP便彈出提示要求購買完整版,購買費用為40元。紙版《新華字典》第11版的完整準確內容、李瑞英漢字發音播讀、漢字的規範筆順動畫演示、紙書完整閱讀體驗、離線包下載支持等功能都需要付費後才能享有。點開充值可見,該APP提供40元、88元等充值金額。
不少人下載,出於懷舊情結,畢竟新華字典陪伴了許多人整個童年。“一本雙色新華字典從小學陪到我高中,一直是最愛的書。沒事就翻開,認幾個生字。這個軟體裏有類似紙質字典掃描版的排版,很熟悉的畫面,還有按拼音部首等目錄檢索,很棒。”
還有人認為,新華字典出了新媒體版,出發點當然是好的,有些功能要收費也無可厚非,只可惜目前用戶體驗感並不強,還不停地彈出購買窗口,對於只想查個字的用戶來説,並不適用。還有網友認為,詞典支持正版,標準發音,權威筆順,查字方便,那麼多網友覺得貴,只不過是“互聯網上免費的東西用過了,被慣壞”。
B 專家建議:基本功能免費,高級功能收費
也有不少新媒體人士認為,在用戶黏合性不高時收費高會導致一些用戶棄用。媒體人胡涵就認為,互聯網時代的産品模式,其基本邏輯是用戶導向的:先滿足用戶需求,再來建立付費模型。工具類軟體的收費模式有兩種:付費,或者免費後以增值服務收費。前一種,是用戶直接付費下載,在技術上的無可替代保證了用戶的付費可能。而對於其他工具類軟體來説,通行的途徑是“基本功能免費,高級功能收費”,比如説,讓免費用戶享受基本的查詢功能,而如果需要去除廣告、使用更多附加便利功能則需要額外付費。從商業邏輯上説,這是先用免費保證基本用戶數,再從免費用戶中定位出付費人群收取費用。
胡涵建議,從互聯網産品的角度出發,新華字典完全可以憑藉權威和專業,走免費流量和廣告的模式,或者是提供更多有創意的附加價值,甚至是向教育和諮詢延伸等,這一切的前提,是用戶需求至上。但如今過度短視的付費模式使得這款APP變成了一種四不像:免費的部分不被網友認可,付費的部分沒有辦法為用戶提供價值。
C 對於付費價格爭議,將聽取更多意見
對此,昨日揚子晚報記者從商務印書館得到官方回應稱,長期以來,應用市場盜版和倣冒《新華字典》APP非常多,對《新華字典》品牌也是一種傷害。
據介紹,《新華字典》APP的查詢功能處於業內領先水準,提供了單字、詞語、中文拼音、部首、筆畫數、四角號碼等一框式檢索渠道,並且支持手寫、攝像頭取字和語音輸入等功能。此外,《新華字典》APP的一個重要功能,是提供了動態和靜態兩種標準筆順,並支持螢幕跟寫。用戶除了可以聽取央視《新聞聯播》原播音員李瑞英老師對1萬餘個漢字的原聲播讀外,還可以在軟體上點擊“朗讀”按鍵測試自己普通話的準確性,跟全國用戶比拼。此外,《新華字典》APP還開發了生字本、知識問答、漢字遊戲等具有學習功能的增值服務。
針對引發爭議的“付費”,商務印書館方面認為,知識付費是對知識的尊重,也是保持産品持續發展、服務用戶的必要方式。為方便用戶購買,目前《新華字典》APP提供每天兩個字的體驗,這樣讀者可從各個方面了解APP,之後可以根據需要,決定是否購買該款APP的全部內容。購買後,讀者可無限制查字、聽發音、看筆順動畫、離線翻閱紙書內容和使用機器人。
據悉,商務印書館將持續聽取用戶的反饋,根據用戶的需求提供更多更好的服務,《現代漢語詞典》APP也正在緊鑼密鼓的開發當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