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演出現場

《挂畫》劇照

《青衣》劇照
“吳韻漢風寶島起 翰墨青衣兩岸情”。18日下午,隨著現代京劇《青衣》在高雄佛光山精彩上演,為期一週的“吳韻漢風江蘇文化藝術節”在台灣圓滿落幕。在一週時間裏,不僅有濃郁江蘇特色的書畫、攝影展覽,兩岸文化項目的洽談、簽約,更有兩岸作家、藝術家的座談交流、新書發佈,而現代京劇《青衣》在新北、高雄的兩場演出及傳統京劇摺子戲演出,則成為藝術節最大的亮點。國際佛光會世界總會署慈容法師也是個戲劇愛好者,她説,台灣和大陸,中華文化的淵源都是一樣的。江蘇把優秀的傳統文化帶到台灣,讓台灣的觀眾能欣賞到大陸這麼美的文化藝術,這是一件多麼令人歡喜的事。
本屆藝術節上,14日開幕的“翰墨江蘇”優秀書畫作品展、“精彩江蘇”百名攝影家作品赴臺展吸引了不少台灣的業內人士和觀眾,100余幅書法、美術作品涵蓋了江蘇書畫界老中青三代的精品之作,件件精品透出江蘇文脈的傳統內涵和創新精神。“精彩江蘇”百名攝影家作品展,則選取了我省百名攝影家的百幅作品,全方位展示了詩畫江蘇的自然人文風貌和傳統與現代之美。
書畫展上,原台灣藝術大學校長黃光男仔細欣賞著每一幅作品,他感慨,文化交流多一點,兩岸人民的感情會更接近,因為兩邊都是中華文化重要的推展者,同時也是實在的應用者。
台灣攝影家交流協會副主席陳鼎鑫則對攝影展上展出的江蘇美景心嚮往之,他説,“這次展覽水準非常高,無論是藝術家的拍攝視角還是人文關懷的主題,包括他們的攝影技巧都是一流的,值得台灣同行學習。興化的垛田、大豐的麋鹿,江蘇的人文風景太美了,去年曾去泰州拍過溱潼會船,希望今後能有機會再組團去江蘇,拍江蘇美景,感受江蘇的人文風貌。”
這次藝術節上,最讓台灣觀眾沉醉的是省大劇院出品、李亦潔主演的現代京劇《青衣》。從新北到高雄,《青衣》一票難求。《旅讀中國》總編輯張蕓稱它是“一場美的旋渦”。她説,“臺上呈現的是千年的文化積累,實在太美了!從演員、音樂、步履、服裝到故事,都美得令人目不轉睛,連我5歲的小孩都‘雖不識其情境,仍入戲三分’。兩位女主角恍如走出書本裏的林黛玉和史湘雲,一句句拳拳到位的詩詞,配上時而高亢時而清麗婉轉的歌聲,扣人心弦,召喚著觀眾的淚水,也打開了一扇扇中華美學的大門。”連張蕓自己也感到神奇,5歲的兒子竟然也耐著性子坐足了兩個多鐘頭。
台灣文化藝術工作者張智堯則從專業的角度評價《青衣》:京劇《青衣》將傳統京劇的唱腔、角色透過現代劇場的藝術手法來呈現, 從音樂、走位、舞臺設計到時空交錯的劇情處理手法,都完整融合了當今時代潮流與傳統藝術的表演方式。透過戲劇內容的鋪陳,讓人能細細品味人生中追尋夢想的生命哲學,是一部耐人尋味的好製作。
聽説江蘇文化藝術節要在台灣舉行,在江蘇創業的台灣青年董威辰專程趕回台灣“捧場”。從新北看過《青衣》,他又帶著一家老小冒雨追到佛光山看第二場,還看了吳韻漢風摺子戲專場。他説,新京劇《青衣》,淺顯易懂,也讓年輕人更了解京劇的內涵。由南京市京劇團演出的《白蛇傳·遊湖》《赤桑鎮》《挂畫》《天女散花》經典摺子戲,個個精闢有趣,演員演技精湛,人物形象鮮活生動,演《挂畫》的年輕女演員王瑩,活潑俏皮,簡直將女主角演活了!自己帶著一家老小遊山賞戲,意義特別,也表示兩岸文化交融密不可分,不畏風雨。
佛光山佛陀紀念館館長如常法師對記者表示:這次江蘇文化藝術節通過《青衣》來傳達共同的語言、共同的思想,呈現我們對生命的關懷,是兩岸一種很好的藝術交流形式,期待今後每年都能有這樣的機會,讓兩岸在藝術文化上作進一步的交流。
13日至17日期間,江蘇新聞文化參訪團還先後在台北、新北、台中、高雄等地,參訪了松山文創園區、台北故宮博物院、學學文創、台中文創園區、中誠國際藝術公司、台中大劇院、亞洲大學現代美術館、高雄駁二藝術特區等文創園區。學學文創是企業介入文創産業的一種模式,由台灣玻璃集團總裁林伯實、徐莉玲夫婦共同創辦。董事長徐莉玲在與參訪團座談時説,作為台灣第一個文化創意産業職業訓練中心,學學文創十多年來一直在推動著藝術人才的培訓、文化創意品牌的育成,倡導跨界學習,目前全台灣文化創意産業領域前10名的公司高管都是這裡的老師,還開設了許許多多國際大師的課程,由學學文創倡導的藝術教育已影響到台灣120多所高校。她説,“以前有個誤區,認為藝術人才必須是藝術大學培養的,其實21世紀是美感經濟時代,所有産業都會跟藝術、行銷有關,學學文創帶來的改變是,現在在台灣,不會有一所大學修不到藝術設計與行銷的相關課程。”多個文創園區的參觀、互動與交流,讓我省新聞文化參訪團成員受益匪淺,對文創産業園區的運行模式、人才聚合、發展方向、社會責任等增加了一種全新的視角。
江蘇新聞文化參訪團團長、省委宣傳部副部長徐寧接受採訪時指出,兩岸在傳統文化的交流上空間很大,兩岸文化産業發展上交往同樣密切,台灣不少著名的文創展會江蘇都組團參加,台灣也有很多設計師參加我省紫金獎文創設計大賽。現在,兩岸文創界需要進一步攜手合作,精妙創意、品質傳播,共同向世界講述中華文化的故事,發出華人好聲音。
藝術節期間,新華報業傳媒集團、江蘇省廣播電視集團、鳳凰出版傳媒集團等還與聯合報、旺報、中視、東森等多個台灣媒體簽署了一系列合作協議,由范小青領銜江蘇省內22名著名作家執筆,記錄22位臺商在江蘇創業故事的《兩岸家園》繁體版新書發表會在台北舉辦,畢飛宇、儲福金等江蘇作家還與台灣作家座談交流,共敘兩岸文學情誼。
省臺辦主任楊峰表示,這次我省新聞文化參訪團赴臺舉辦“吳韻漢風江蘇文化藝術節”,講述江蘇故事,傳遞江蘇聲音,展示江蘇文化藝術風采,受到台灣社會各界廣泛歡迎,展演活動不僅得到台灣專業人士的很高評價,尤為可貴的是,台灣的基層民眾紛紛點讚,與藝術家互動熱烈。這充分説明,兩岸文化同根同源,兩岸同胞對中華文化的傳承與發展,有著共同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