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棲霞龍潭街道建立庇護就業站和扶貧種植基地 確保困難農戶脫貧路上不掉隊
“街道、村裏的同志經常來看望我們,幫我的殘障兒子找到活兒幹,感激不盡!”近日,棲霞龍潭街道大棚村馬路隊47號村民陳少雲説。與之類似,大棚村41名殘障村民都經村裏安排找到了合適的崗位。在龍潭街道,很多社區都建立了庇護就業站、扶貧種植基地,力爭讓殘障低收入農戶在脫貧道路上不掉隊。
在陳少雲家,南京日報記者看到他重度殘障的兒子正在動手做文件夾,將分離的兩個小件拼裝在一起,就是大家經常用的文件夾。他做得很認真,右手握著小鉗子,三四秒鐘就能拼裝出一個文件夾,操作十分熟練。陳少雲與老伴也幫著兒子一起做,一公斤文件夾賣1.3元,全家人一個月靠此可以額外得到補貼約600元。陳少雲説,兒子智力有缺陷,快40歲了都沒有固定工作,在村裏的幫助下進了庇護就業站,開始做文件夾,終於有了工作,也變得樂觀開朗了。
正在老陳家走訪的街道和社區幹部告訴記者,街道成立庇護就業站的目的,就是幫助殘障低收入農戶脫貧增收。村委會主任李洪説:“我們與歐仕美文具廠合作引入了文件夾項目,由廠方提供原料,我們的村民負責組裝,賺取手工費。”目前已經吸引了30多名殘障村民加入,他們可以選擇在家里加工,也可以在庇護就業站裏勞作。在走訪中,黨員幹部另外了解到陳少雲目前還有兩個困難。小陳的床和櫃子壞了讓老兩口犯愁,村裏當即表示幫忙更換;老陳還提出,做好的成品村裏能否派人統一收走?對此,村幹部表示他們會考慮,儘量方便村民。
棲霞龍潭街道工委副書記吳霞峰介紹,街道近年來高度重視精準扶貧工作,確保殘障低收入農戶在脫貧路上不掉隊,在今年開始的大走訪活動中,街道走遍每戶殘疾人家庭,了解他們的困難,盡可能幫忙解決。
在上壩村,村裏以50畝桃林為扶貧種植基地,解決困難戶就業;在飛花村,建立了殘障人之家,讓他們在庇護站裏實現靈活就業;在更多的社區(村)還有“守望崗”,隨時了解殘疾困難戶的最新情況。貧困低收入家庭都有慰問金補貼,而他們也可以參與社區(村)保潔、巡邏等日常工作,做力所能及的事,回饋村居。
南京日報記者了解到,龍潭街道各村自“走千企入萬戶、助發展促富民”活動開展以來,截至5月31日,共梳理647個問題,已解決598個,其中扶貧類問題167個,已解決159個。下一步,龍潭街道將開拓“靈活就業+合作社+基地”的創新模式,為低收入農戶增收探索新途徑,儘快實現脫貧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