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南京公共機構開展節能減碳各有高招下班不關空調 能耗平臺可監控

本報記者 崔曉攝
6月21日,2017年南京市公共機構節能減碳産品展走進市級機關大院。現場展示了節水龍頭、節能隔熱膜、公共凈水器等近百種適合公共機構及家庭使用的節能新産品和新技術,充分體現了節能有我、綠色共享的要求。圖為展示的節水龍頭。
本月是南京公共機構節能減碳宣傳月。我市現有公共機構2806家,“十二五”以來,我市已對70萬平方米既有辦公建築進行了節能改造。全市有75家單位先後獲得國家級、省級、市級節能示範單位。日前,南京日報記者探訪了我市幾家公共機構節能示範單位,看他們如何採用創新的方式來實現節能減碳。
啟用實時監控能耗監測平臺
目前,鼓樓區、棲霞區都已經用上了實時監控能耗監測平臺。該平臺有什麼作用?“相當於給各單位的能耗上了‘緊箍咒’。”棲霞區政府辦公室工作人員告訴記者,棲霞區現已有65家公共機構納入了該平臺的監測,包括政府機關、醫院、社區醫院、學校等。
平臺的監測是實時進行,只要使用用電設備都能在平臺上讀出能耗數值。“比如,過去有些人下了班不關電腦、不關空調,現在這種情況再也不會發生。”工作人員介紹,夜裏不斷電,在平臺上就能看出。
打開平臺,記者發現,不僅能看到各家單位每個月的用電量,而且還有柱形圖,一眼就能看出各個月份的能耗高低。據介紹,監控中心將對接收到的數據進行分析處理,並及時反饋給耗能單位,讓對方進行及時修正以節約能耗。
採用合同能源管理模式,更換節氣灶具
這兩年,市機關事務管理局陸續把機關食堂的灶具換成了節氣灶具。與過去的灶具相比,這種灶具不僅無噪音、廢氣超低排放,最關鍵的是節氣。特別值得一提的是,更換這種灶具沒花一分錢,因為採用的是合同能源管理模式。
所謂合同能源管理,就是由節能服務企業先行出資進行節能改造,業主單位零投入、零風險,實現節能目標後將取得的節能收益與節能服務企業按預定比例分享的一種市場化節能改造模式。據介紹,更換這種灶具由改造公司出錢出技術,對幾臺灶具和燃燒器進行節能改造。改造後,一年能節約燃氣費用6萬多元,這筆錢的80%左右交給這家公司當改造費,20%左右歸食堂,簽5年合同就完成了。
在學校200個廁所水箱中放置飲料瓶
金陵小學地處桂山腳下,每次大雨過後,泄洪溝和導流渠都有大量的滲水。在學校的過道上記者看到了4個超大的儲水罐。學校老師介紹,是收集雨水的蓄水池,一共能收集12立方米的水,水箱水滿後可以自動啟動增壓泵將水排到附近的生態農業園。校園內還有一個扇形的池塘,據介紹,這裡面養了不少魚。魚池的水富營養化較重,水不流通,現在水循環系統將魚池中的水排到農業園灌溉,一方面提供了植物的營養,另一方面也確保了魚池的水質。
在金陵小學,節水節能已經深入人心,每一個孩子都自覺做到。學校帶著孩子們一起對廁所水箱進行了改造,在水箱中放置一個很大的飲料瓶,這樣一來,每次沖水就可以節水1.5升,學校一共有200多個蹲位,衝一次水總共能節約300升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