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1日,江蘇南京浦口經濟開發區臺積電項目施工現場,5000多名工人同時忙碌。2018年5月,世界大批知名品牌的電子産品將裝上這裡出産的“芯”。
背靠長三角特大城市南京的區位優勢、人才優勢,去年以來,江蘇南京江北新區快速集聚上百家積體電路設計企業。曾是積體電路産業荒漠的南京,正在國內城市激烈競爭中脫穎而出。
“芯”老大聚攏“朋友圈”
作為全球晶片製造業“帶頭大哥”,臺積電落子南京,震動産經界,世界知名媒體爭相報道。臺積電將在南京江北新區投資30億美元,建設全球最先進的12吋晶圓廠,預計直接帶動積體電路産業上下游産業300億美元投資。
2017年3月項目簽約,5月公司註冊,7月開工建設,臺積電南京工廠進展神速。目前,項目建設進度完成86%,基建工程初步完成,無塵設備和空調已進場,預計9月10日完成基建建設和基礎裝備安裝,全面迎接生産線設備安裝。
在江北新區研創園,展訊半導體(南京)有限公司的員工正全力以赴聚焦最前沿的5G晶片研發。展訊是全球第三大基帶晶片廠商,去年全球出貨超6億套,佔全球份額27%。公司副總經理李永三介紹,展訊(南京)公司負責5G産品研發、移動智慧終端系統和軟體設計,預計2018年下半年推出5G晶片,産品將由同在江北新區的臺積電生産。未來5年,公司累計産值將近30億元。
積體電路産業各個環節,從設計、製造到封裝測設及支撐型行業,相互依賴性強。在製造環節,臺積電排名全球第一,業內人士認為,其地位至少10年無人撼動。從上游的設計到下游的封裝測試,都在追隨行業龍頭,聚攏形成産業鏈。
和展訊一樣,靈動微電子也是從上海移師江北新區。南京靈動微電子南京公司負責人蔣醒元介紹,他親身經歷上海張江積體電路産業從無到有:中芯國際落戶,帶動設備製造、原材料行業,接著是設計公司、封測企業跟進,不到10年形成國內積體電路産業高地,去年産業規模突破千億。
除臺積電,由清華紫光投資的紫光南京半導體産業基地也落戶江北新區,總投資超過300億美元。
去年以來,江北新區新增積體電路設計企業100余家,國內10強一半落腳這裡。據測算,到2020年,江北新區積體電路産業産值將達千億元。而去年,南京全市積體電路産業年産值不到50億元。蔣醒元展望,按江北新區積體電路産業發展勢頭,南京將成中國“晶片之都”。
逐鹿“芯”都南京有優勢
2017年東南大學電子信息專業畢業生王蕖睿和好友決定就在南京就業,而在兩年前,南京高校積體電路專業畢業生大多前往北京、上海、深圳就業,因為南京積體電路企業少。
現在情況變了,南京積體電路的人才優勢,正在變成産業優勢。李永三感慨,南京辦公司不愁人才。去年底,江北新區研創園食堂就餐者寥寥,而現在人滿為患。
臺積電南京公司所需員工大部分從大陸招聘,250多名未來的工程師正在台灣受訓。他們中,很多來自南京之外的高校。
江蘇南京積體電路産業協會副理事長曹華鋒介紹,積體電路産業門檻高,從業者層次高,薪資也高。像臺積電的員工至少是工程師,東南大學的微電子專業碩士,剛畢業年薪起步價就是15萬元。
而積體電路産業也是“貴氣”行業,規模再小的晶片廠,投資起步價至少上百億元。當然,高投入、高技術總是伴隨著高附加值。南京積體電路産業服務中心副總經理李輝介紹,積體電路各環節毛利率很高,設計30%左右,製造超過30%,連“最不賺錢”的封測毛利率也逾10%。
積體電路産業視為電子信息産業的靈魂,我國晶片進口總值去年達2400億美元,已超過原油。2014年,國家發佈積體電路産業綱要,成立規模達1400億元的産業投資基金。市場、政策雙重驅動,國內積體電路産業發展升溫。
未來4年,國內將建26座半導體晶圓廠,投資高達5000億元。以“武漢新芯”為基礎的國家記憶體生産基地項目,投資額240億美元;上海中芯國際投資近千億元,新建數家12英吋廠;以服裝聞名的福建晉江也轉向積體電路産業,規劃打造千億級基地。
“臺積電引爆南京積體電路産業的發展,加上紫光南京及幾大設計企業加盟,南京若持續發力,未來5年有望成為繼上海、北京之後的第三大積體電路産業重鎮。” 曹華鋒説。
千億基金撬動社會資本
行業巨頭落戶,南京高校積體電路專業實力突出,人才豐富,南京區位優勢、城市能級提升,國家級新區的金字招牌……這些都是積體電路産業向南京集聚的重要因素。
後來居上,南京雄心足。撬動社會資本,南京成立500億元積體電路産業專項發展資金,江北新區設立200億元發展基金,南京高新區拿出100億元引導基金,加上其它機構基金,南京支持積體電路産業的基金已近千億。
集成高端要素,撬動産業發展,江北新區探索性地成立南京積體電路産業服務中心。該中心以南京高新區軟體園為投資主體,東南大學、省産研院專用積體電路研究所為整體規劃牽頭單位,匯聚中科院微電子所、南京大學等單位的技術資源,註冊資本1億元,可支配載體面積達4萬平方米。
“在上海、北京、深圳,積體電路産業服務中心人員是事業編制,而我們實行市場化運作。政府決策是否引進項目,給多大政策支持,不再憑感覺,而是根據中心提供的企業評估報告。我們持續跟蹤全球産業和技術最新進展;對公共服務平臺運營費用,政府不再照單全收,而是根據企業實際使用情況再付費。”南京積體電路産業服務中心綜合管理部總監呂會軍説。
按傳統思路,培育一個産業至少需10年甚至更長時間,但只要政府善用市場,聚合資源,這個過程可大大縮短。逐鹿“晶片之都”,南京前景可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