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6月,家住江蘇張家港市楊舍鎮的王海很不順:左腳骨折,後又感染風寒,丈母娘重病住院。不過,張家港市衛生計生委在全國率先向公眾開放電子健康檔案,給了他不少方便:用手機APP隨時查看3家不同醫院就診情況和檢查報告,免去往返多家醫院,通過雲計算顯示智慧匯總,形成健康管理。
作為“健康江蘇”建設的重要一環,建設中的江蘇居民電子健康檔案體系,從最初的基礎檔案建設到健康信息動態採集,再到信息向公眾開放,以期達到“管理一生、記錄一生、服務一生”的目標。
江蘇各地各部門在公共服務求普惠,讓“富民”更有含金量的做法不勝枚舉,這印證一個發展思路:富民不僅是增加群眾的收入,還要順應民生需求新變化,切實保障群眾各方面權益,讓群眾有更強獲得感和幸福感。
公共服務就是“隱性財富”
公共服務實際上也是“隱性財富”,教育、醫療、養老這些公共服務保障好了,就可以減少居民支出,也就提高老百姓收入的含金量。
今年32歲的陳曉梅是南京一家超市的收銀員,預産期今年10月的她將迎來“小二子”。在南京,她享受免費孕産婦健康管理,作為高齡産婦,接受高危因素篩查,她所在社區醫院剛與省婦幼保健院建立轉診綠色通道,以降低高齡危重孕産婦急救風險。
“沒有全民健康就沒有全面小康,提高全民健康水準,是富民的題中應有之義,也是前提和基石。”省衛生計生委主任王咏紅介紹,江蘇推進公共衛生服務均等化,不斷拓展基本和重大公共衛生服務項目,基本公共衛生服務人均政府補助從2010年的15元提高到今年的60元,免費為包括流動人口在內的全體居民提供12類46項基本公共衛生服務項目。
“我們堅持把提高社會保障和公共服務水準作為富民的重要手段來抓,每年安排用於教育、社保、醫衛、住房保障等民生領域的資金,均佔邳州可用財力的八成以上,相當於每個群眾直接補助2800多元。”邳州市委書記陳靜認為,富民不僅要增加收入,也要改善生活品質,群眾生活的後顧之憂就少了, 滿意度自然就提高了。 創新增加公共服務供給
在江蘇溧陽,去年成立的富民資産合作社整合資源,帶動周邊農村近2000名婦女上崗就業,年收入人均增加3萬元;全國巾幗建功標兵周長芝建成徐州長芝養老院,如今這裡的200多名老人親如一家人。
省委書記李強要求,各地要把公共服務作為最大普惠,增加服務供給、創新提供方式,提升共建能力和共享水準,推進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標準化。群團組織在增加服務供給方面大有可為。省婦聯主席繆志紅説,全省婦聯組織建設省級巾幗示範專業合作組織50個,各級各類巾幗電商服務站260個,多渠道助推婦女創業創新、就業增收。今年省婦聯將圍繞“聚力創新、聚焦富民”,實施巾幗提素增能、創業創新、脫貧增收三大行動,增強婦女創新動力,釋放婦女創造活力。
“青年人創新創業激情涌動,但需要社會給予推動力。提供創業空間降低人才創新創業成本,是釋放青年創新創業因子的很好載體。”團省委書記王偉説,全省共青團組織以415家“蘇青C空間”為載體,為創業青年提供一站式服務,整合青年創新創業基金2.6億元。今年共青團組織將以平臺建設、項目推進、人才集聚為抓手,以技能培訓、資金扶持、資源對接為重點,把江蘇青年創新創業聯盟打造成雙創要素資源的集聚地,把“蘇青C空間”建成江蘇小微創業項目庫和服務草根青年創業的主陣地,助力青年創新創業。
生態是寶貴的發展資源,也是百姓優質生活品質的重要保障。抽象的生態文明如何實現“可報告、可監測、可考核”?鎮江在碳平臺基礎上,整合節能、減排、降碳、産業三集、國土、環境、資源等數據資源,建設實時在線、全面精準,具有監測分析和管理服務功能的鎮江生態文明建設管理與服務雲平臺。鎮江市委書記惠建林認為,鎮江應立足蘇南定位,大力推進産業強市戰略,推進産業轉型發展,提升民眾獲得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