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南京市出臺全域旅遊發展規劃,助市民遊客深度遊 日遊高校研學 夜宿博物館“挖寶”
中國科舉博物館 南京日報記者崔曉攝
遊客不僅可以漫步校園,還能去圖書館閱讀,旁聽學術報告會;去博物館除了參觀,還能穿上古裝來一場“穿越時空的體驗”,甚至夜宿;更多“養在深閨人未識”的名人故居有望對外開放……日前南京市公佈的《南京全域旅遊發展規劃》指出,將通過挖掘、梳理、整合南京城區各類特色的社會資源點,向市民遊客適度開放,讓遊客深度融入南京城市生活。
高校:
有志願講解服務,還能體驗校園生活
南京大學中西結合的北大樓,南京理工的二月蘭,南京林業大學的櫻花大道……南京高校雲集,校園環境秀美,且歷史悠久,人文氣息濃厚。“目前,大部分的高校,南京市民和遊客進去參觀是沒問題的,但旅遊團進去困難較大。”市旅遊委相關人士告訴記者。
對此,《規劃》提出,在特定時段不影響正常授課的情況下,高校週末可以適當對遊客開放,可以借鑒北京大學、武漢大學等經驗,引導遊客文明遊覽,並提供一定的志願講解等服務。遊客不僅可以觀光遊覽校園景觀、去圖書館閱讀借書,還可以去運動場健身,甚至去旁聽學術報告會等。
眼下南京市已經有旅遊機構與高校合作,探索深度研學遊。比如市中旅就曾經做過中醫藥養生旅遊團,帶來自赤道幾內亞的遊客去南京中醫藥大學國醫堂體驗。在南京Yousure遊學機構的課程表上,南京日報記者還看到了南大、東大、南航、南理工等七八家知名高校的遊學體驗課程。“就拿南航的遊學課程來説,孩子們除了參觀校園,還能動手製作航模,觀看航模飛行表演,享受南航食堂美食。”創始人蔡詩源告訴記者,研學遊市場前景廣闊,去年他們接待遊客超過萬名。
博物館:
遊客可感受“科舉趕考”,夜宿“挖寶”
南京市目前共有公共博物館61座,還有多處私人博物館,數量位居全省之首。南京市民平均每9萬人就擁有一座博物館,已經達到世界中等發達國家的水準。
不過,目前遊客去博物館,基本都是走馬觀花似的參觀,能否讓資源進一步“活”起來?《規劃》提出,博物館館藏類別豐富,可通過功能拓展,引入體驗方式,開發集參與、體驗、娛樂於一體的博物館旅遊産品,如尋古遊、度假遊、科考遊、教育遊等。
南京日報記者了解到,目前南京市不少博物館已經率先試水,客源增長迅速。“館裏開發了好幾種深度體驗遊的線路,比如體驗‘號舍’、模擬殿試答題、跨龍門、拜魁星、狀元巡遊等。另外還和旅行社、培訓機構合作,現在我們每月都要接待近1000名來深度體驗遊的遊客。”南京中國科舉博物館運營部主任周海燕説。
位於湯山的南京直立人化石遺址博物館,更是推出了“夜宿”的項目,幾乎成了“爆款”産品。孩子們白天參觀完,晚上可以在館內搭帳篷住宿,每人發一個探照燈,到“礦坑”裏發掘寶藏。工作人員再配以化石、人類起源等知識講解,效果非常好。
名人故居:
可通過産權置換等方式,對遊人開放
魏源故居、曹雪芹故居、王謝古居、李香君故居、吳敬梓故居……作為六朝古都,南京歷史上就是文人名士聚集之地。不過,相關數據顯示,目前,南京248處名人故居只有11處對外開放,很多故居只聞其名,難得一見。
有專家認為,可以借鑒英國名人故居的保護和利用制度。“英國政府規定:凡是被英國遺産委員會挂上了藍牌的建築,一律不得隨便拆除或改建。這些歷經滄桑的老屋子,絕大多數沒有建成博物館或紀念館,現居的房主該怎麼住還怎麼住。遊客路過可以觀光,運氣好的話還能和屋主聊聊老屋的故事。”南京市一家旅行社老總告訴記者。
對此,《規劃》提出,要對南京名人故居進行調查、梳理、認定、著錄、掛牌、公佈等工作,制定科學可行的保護利用近期方案和遠期規劃。此外,還應堅持“普惠大眾”理念,實現歷史名人故居保護利用效益最大化。挑選出一批重要的、內涵豐富的、具有代表性的歷史名人故居,通過産權置換等方式,予以重點打造,對遊人開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