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記者體驗徐州至南通短途運輸航線驗證飛行 “小飛機”來了,短線航空待起航
6月28日晚7點45分,一架DHC-400型19座短途通勤飛機穩穩降落在徐州觀音國際機場。此前的4小時內,它在中途停留1個小時後,完成了徐州和南通之間的往返。作為徐州短途運輸航線的驗證飛行,此次飛行的成功,成為徐州開闢短途運輸航線邁出的重要一步,也為其他城市進行此類探索提供了借鑒。
相較于擁有數百個座位的大型客機,這架從加拿大引進的“小飛機”的確很迷你。其機身長度不到16米,僅比普通公交車略大。走進機艙後,因艙高只有1.5米,需要“貓腰”前行。在1.75米寬的機艙內,19個座位分成三排,稍顯跼踀。因為空間有限,這裡並沒有設置衛生間。
下午3點35分,“小飛機”在隆隆的轟鳴聲中起航,以330公里的時速,直衝到近3900米高度。不論是飛行速度還是飛行高度,兩項數據都為大型客機的一半左右。雖然噪音有些大,不過飛機運行很平穩,並沒有明顯的顛簸感。因為飛得更低,能見度較好,可以清晰看見地面的景色。
“我們的舒適度和民航客機相比有差距,不過安全上絕對有保障,飛機的滯空時間能達到6個小時。”已有3年駕齡的副駕駛黃騰飛説,機上有一名機長、兩名副駕和一名機務人員,可以充分滿足飛行需要。因為此前航線並沒有放開,這也是這架“小飛機”在江蘇的首飛,他們就是要驗證燃油經濟性、兩地機場保障、空域審批等情況。
經過一個半小時的行程,新華日報記者和十多位同行組成的體驗團抵達南通興東國際機場。來自睢寧電視臺的閔亮很感慨,如果從徐州去南通、鹽城等不通高鐵的地區,通過短途飛行可以大大縮短出行時間。
有人算了一筆賬。徐州到南通現有6趟列車,用時在6小時至9小時不等,其中3趟車發車時間為淩晨1時至3時許。而乘坐長途汽車,用時也要5個半小時。即使算上來去機場的時間,“打飛的”依然有一定優勢。
“在高鐵的空白點和偏遠地區,短線航空有一定市場。”負責此次飛行的華彬航空集團項目經理張瑞綱説,他們和徐州漢通航空公司聯手,就是看中通航短途運輸的巨大潛力。他們沒有選擇大型客機,而是以通航的名義使用“小飛機”,讓組織飛行更加靈活。徐州漢通公司目前已訂購3架小型飛機,打算以這次驗證飛行為起點,為明年開通短途航線積累經驗。
事實上,短途運輸就是以定期或不定期航班的方式,高頻次往返于飛行距離一般在400公里內的客源地機場、支線或部分幹線機場。具有小航線、小機型、小機場等特點,是幹線和支線航空的有力補充,被形象地稱為航空運輸體系中的“毛細血管”。
不過,這方面卻是我國航空領域的短板。“過去一説到航空都是‘高大上’,沒有實現大眾化。現在提出要兩翼齊飛,就是要在大城市搞大項目之外,還要在中小城市進行普及。” 張瑞綱説,隨著各地加大通用機場建設力度,特別是江蘇在這方面發展很快,對短途運輸提供堅實基礎。比如對於“小飛機”來説,能有600米的跑道就足夠使用了。
此次飛行只是為了驗證,是為開通航線“打前站”。今後如何常態化飛行、票價如何制定等,都是需要解決的難點。放眼全國,目前我國航空短途運輸還停留在探索階段,未進入市場化運營,需要在未來建立起完善的市場機制。
7月1日,作為全國首部地方性民用航空條例的《江蘇省民用航空條例》將正式施行,其中明確提出,鼓勵有條件的通用航空單位拓展私人飛行、通航短途運輸等消費類通用航空服務。這對於地方也將帶來利好,徐州市空港經濟開發區招商局局長張艷清表示,隨著航空服務的拓展,也會帶來更多人流、物流和信息流,促進臨空經濟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