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貫徹落實國務院常務會議精神,支持實體經濟發展,近日發改委、銀監會聯合印發通知,取消、暫停商業銀行部分基礎金融服務收費。
通知規定,自8月1日起,取消個人異地本行櫃檯取現手續費,暫停收取本票、匯票的手續費、挂失費、工本費6項收費,各商業銀行應主動對客戶在本行開立的唯一賬戶免收賬戶管理費和年費等。相關措施實施後,預計每年可減輕客戶負擔61.05億元。
查看通知具體內容可以看到,其要求,一、取消個人異地本行櫃檯取現手續費。各商業銀行通過異地本行櫃檯(含ATM)為本行個人客戶辦理取現業務實行免費(不含信用卡取現);二、暫停收取本票和銀行匯票的手續費、挂失費、工本費6項收費;三、各商業銀行應繼續按照現行政策規定,根據客戶申請,對其指定的一個本行賬戶(不含信用卡、貴賓賬戶)免收年費和賬戶管理費(含小額賬戶管理費,下同)。各商業銀行應通過其網站、手機APP、營業網點公示欄等渠道,以及在為客戶辦理業務時,主動告知提示客戶申請指定免費賬戶。客戶未申請的,商業銀行應主動對其在本行開立的唯一賬戶(不含信用卡、貴賓賬戶)免收年費和賬戶管理費。
銀行服務,即銀行為了滿足客戶需要而向客戶提供的各種金融服務。目前銀行業發達的國家大多實行銀行服務收費制度,即銀行向客戶提供服務的同時有權收取一定的費用。
需要提及的是,就我國而言,2003年《商業銀行服務價格管理暫行辦法》的出臺可以説是銀行服務從“免費午餐”到“有償服務”的分水嶺。
2003年之前除少部分業務外,銀行的大部分服務是免費的。而2003年之後,在銀行服務項目不斷增多的同時,收費項目所佔的比重也不斷增大。
據銀監會和中國銀行業協會公佈的數據顯示,截至2011年底中國銀行業服務項目共計1071項,其中免費項目佔21%,收費項目佔到了79%。
與此同時,圍繞銀行服務收費的爭議也不斷增多。一開始這些爭議圍繞銀行服務收費是否具有相應的理論基礎和現實法律依據來展開。隨著商業銀行市場化主體地位的逐漸清晰化,銀行與客戶間契約關係的逐漸被認知,銀行及其服務收費的權利得到了一定程度的認可。然而,商業銀行服務收費的發展依然面臨現實困境,例如商業銀行服務收費的範圍,尤其是涉及社會公眾利益的一些銀行服務是否應該收費的問題; 政府定價與商業銀行定價之間的界限問題,以及銀行服務中消費者的知情權、選擇權、公平交易權等權利保護的問題。
此番調整,將有利於進一步促進銀行業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