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街角巷落還有多少歷史建築 江蘇南京市開展摸底普查,向南京市民徵集線索
濃濃民國范兒的南京鼓樓區頤和路、南京玄武區梅園新村,南京青磚黛瓦的老門東……歷史文化名城南京,各具特色的老建築是歷史留給這座城市的寶貴“記憶”。你可知江蘇南京的歷史建築家底有多厚?南京市規劃局正在開展歷史建築摸底活動,規劃部門從現在起,向南京市民徵集歷史建築線索,希望市民可以將自己知道的歷史建築告知規劃部門。
近幾年來,江蘇南京正在開展歷史建築保護和修繕工作。2015年,南京鼓樓區頤和路和南京玄武區梅園新村入選首批中國歷史文化街區。南京鼓樓區頤和路歷史文化街區是南京民國建築的集中區。規劃局專家説,1933年,當時的民國政府按照“首都計劃”對這個片區進行規劃,定位為使館區。這裡集中了當時一些優秀建築師的作品,有蔣緯國、馬歇爾、陳誠等名人公館18處,還有加拿大、墨西哥、巴西等國使(領)館8處。南京玄武區梅園新村歷史文化街區因為梅園新村紀念館而出名。這裡也集中了很多民國建築,當時中共代表團領導成員周恩來、董必武、李維漢、廖承志、鄧穎超曾在這裡居住。
被選為中國歷史文化街區後,南京鼓樓區頤和路和南京玄武區梅園新村將有進一步的保護規劃,將會得到更科學的保護和利用。
除了這兩個歷史文化街區,南京的街角巷落還有很多養在深閨人未識的歷史建築,對歷史建築進行普查,就是要將歷史建築“找出來、保下來、亮出來、用起來”。這次,南京市規劃局面向全市發起“尋找遺落的歷史建築”活動,就是希望通過向社會廣泛徵集線索,進一步尋找有價值的歷史建築。
規劃部門介紹,歷史建築的建築年代要至少超過30年,樣式、佈局、材料、工藝技術上有著南京地域或時代特色,也可以與重大歷史事件、重要歷史人物相關聯。可以是名人故居,也可以是著名建築師作品,還可以是具有代表性的廠房、倉庫、碼頭、交通設施及相關構築物。
本次徵集活動時間為7月17日至8月17日,有線索的市民可致電025—84733858與規劃部門聯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