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農業銀行2_fororder_農行 wKgAZV7OJmWASlfCAAFsz0eKZ8E583
“不屈的人類”主題微視頻全球網友互動徵集啟事_fororder_b04e067ebed9be115af9e70d8e325b5江蘇銀行_fororder_江蘇銀行_1200x80
南京國博_fororder_國博bannner4
蘇州古典園林獅子林_fororder_wKgAZV7jAtiAe7jwAABTgj-R2kk560沙洲優黃_fororder_沙洲優黃_370x80
首頁 >> 江蘇首頁 >> 社會廣角 >> 正文

傳承獨門技藝,鄉土人才有三盼

2017-07-28 17:10:09    來源:新華日報     編輯:羅毅     責編:石麗敏    

  原標題:盼傳承、盼創新、盼組織——傳承獨門技藝,鄉土人才有三盼

  徐州市鄉土人才集聚,活躍在各行各業。近日,江蘇省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廳“找補改提”抓落實行動大走訪第六工作組奔赴徐州,邀請當地10多位鄉土技能人才、國家和省級非遺項目傳承人才等參加座談,聽這些掌握獨門技藝的“土專家”“田秀才”們道出“三盼”。

  盼傳承, 老工藝呼喚年輕人

  “我2012年招收了一個徒弟,她畢業于蘇州工藝美術學院的藝術設計專業,很有靈氣,非常喜歡香包這門手藝,我也很喜歡這個弟子。但她幹了一年半就無奈離職了,因為她母親認為大學生幹這行沒出息,想方設法阻止她繼續學藝。”

  説起這段往事,徐州香包代表性傳承人、徐州曹氏香包有限公司總經理井秋紅仍難過地落淚。和許多民間工藝一樣,徐州香包一直是家族式傳承,但到了現代,家庭小型化、年輕人興趣多元,亟需通過社會傳承讓鄉土技藝發揚光大,但願意學習傳統技藝的年輕人實在太少。

  “香包這類手工藝品大多微利,一般從業人員月收入也就兩三千元,公司又沒有能力像其他企業那樣給員工繳納社會保險和公積金,確實很難吸引年輕人潛心耕耘。”井秋紅説,現在農村很多技術,比如木工、泥瓦工、篾匠,也都很少看到有年輕人主動去學。年輕人寧願出去打工,也不願意吃那個苦。現在政府對鄉土人才很重視,她希望相關部門能夠對吸引年輕人學習鄉土技藝有所關注和扶持。

  徐州市雲龍區民間藝術協會理事長郭貫男説,傳統鄉土技藝影響力日漸式微,現今徐州市掌握傳統香包技藝的民間藝人屈指可數,登記在冊的傳承人總共也就21人,部分地區已出現“斷流”。

  年輕人的缺位,也讓很多傳統技藝難以跟上時代步伐。徐州工藝美術行業協會負責人張嘉偉説,該市專門從事玉雕的手藝人約有3萬多,這些工匠技藝精湛,但源頭的産品設計人才奇缺,急需學院派年輕人補齊這個“短板”。

  盼創新,“鄉土氣”也要能時尚

  “人們的審美眼光逐漸發生變化,鄉土技藝需要跟上時代步伐,但現在有的産品竟和20年前一個樣,這樣下去難免被淘汰。要扭轉這種局面,需要高素質的年輕人加入,更需要‘土專家’們緊跟時代、提高創新能力。”張嘉偉希望,相關機構能根據專業或特長將鄉土人才們分類組織、定期參加培訓,加強同行交流,以擴寬其視野、增強專業素養。

  在這方面,徐州籍珠寶鑒定師、徐州技師學院工藝美術學院院長崔聖逢進行了嘗試。崔聖逢利用自己掌握的玉雕技術,召集同行一起創辦玉雕研究院,進行市場化運作。本著傳統技藝也要“時尚而實用”這一理念,他們將當地的漢文化、青銅器文化等融于玉雕技術,深受人們歡迎。目前該研究院已成為省旅遊局的旅遊産品研發基地,設計的産品在很多旅遊景點都可以看到。

  “值得傳承的東西肯定是美好的,在此過程中如果貼近大眾審美加以包裝,一定是越傳承越完美。”崔聖逢説,研究院成立僅2年,已經在省內外發展了40多個銷售點,吸納員工400多人,其中三成以上人員月薪過萬。

  與此同時,還有更多的“土專家”“田秀才”們囿于各種原因還只能局限于鄉土。徐州泥塑市級代表性傳承人王光永坦陳,非常希望有一天能夠走出去,通過展覽會、會議等參與交流,開闊視野,博採眾長。

  盼組織,“單幹戶”需要有“娘家”

  徐州市雲龍區有個民間藝術協會,其成立之初是為了幫助區內學歷低、缺乏就業技能的人掌握一技之長,實現技能就業。“但我們只是一個民間組織,學員培訓合格後只能拿到結業證書,很多成員希望政府能提供一個官方認可的渠道。”協會理事長郭貫男説。

  目前,國內鄉土人才隊伍建設主要分散在人社、經信委、農委、文化等部門,工作缺少統一規劃,各部門對於鄉土人才也幾乎沒有明確的政策和目標措施,資源力量比較分散,尚未形成統合力。符合鄉土人才特點的職業技能評價標準尚未跟上,鄉土人才職稱評審的通道不夠暢通。面向鄉土人才的創業扶持政策還需要進一步細化落實,鄉土人才的創新成果轉化率還不高。

  對此,參加座談會的省人社廳副廳長朱從明表示,省委省政府已經把鄉土人才作為三支重要人才隊伍之一,明確提出要注重保護和發揮鄉土技能人才作用,讓更多農民走上自主創業之路;要建立鄉土人才培養激勵機制,加強跟蹤指導服務,對有突出貢獻的給予獎勵,讓鄉土人才“香”起來。

  眼下鄉土人才分佈在現代農業、傳統工藝、經營服務、文化産業等多個領域,有的有職業(工種)、有的還沒有職業(工種),有的還有很強的地域特色,只在幾個村有或某個鄉有,出了這個地域就沒有了,有的技藝比如剪紙還分了很多流派。我省目前正在一一弄清各種技藝家底,深入收集數據,整理成全省鄉土人才大數據庫並進行動態管理。在此基礎上,加強鄉土人才工作的頂層設計,從政策層面統籌考慮鄉土人才隊伍建設,在鄉土人才的發現、培養、評價、使用、激勵等方面,有的放矢制定政策,實行省、市、縣聯動,共同推進。

國際在線版權與信息産品內容銷售的聲明: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

右上_fororder_微信圖片_201909181745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