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在線江蘇頻道消息:近日,江蘇省有關職能部門關停整頓化工企業2834家,追究刑事責任高達80人。這是自去年底江蘇省實行“263”即“兩減六治三提升”的專項計劃以來,僅半年時間針對全省化工企業審查整頓的結果。對違法違規企業,江蘇省安監部門堅持亮劍執法。涉及到的案件包括,徐州海天石化有限公司將作業項目發包給不具備相應資質的個人,鎮江市光華粘合劑有限公司未取得危險化學品安全生産許可證、擅自生産並銷售危險化學品,江蘇黃海農藥化工有限公司超量存儲二甲硫醚等危險化學品等。相關企業分別受到關閉、停産整頓、罰款、沒收違法所得、追究責任人相關責任等處罰。
事實上,“263”專項行動不只針對化工企業,在節能減排,環境保護方向不力的企業也是此次審查重點。“六治”在強調當前生態文明建設問題中最突出、與群眾生活聯繫最緊密的問題時,把水環境的改善提到重要地位,對於污水排放不達標的企業一律給予關停、嚴懲。傳統工業企業向“綠色”轉型升級已是大勢所趨。
雖然這一舉措使得不少亂排亂放的企業瞬間規矩許多,但不少受過警告處分的企業仍舊故態重萌。有不少市民反映,如皋某公司的種豬場外廠區産生的養殖廢水排入無防滲的坑塘,經簡易沉澱後,外溢排入周邊水體;原本連接糞污收集池與沼氣工程的溝渠內違規設置了排水管道,直通廠外河道水塘,河塘內水質已經黑臭,並漂浮著白色泡沫。而沿長江岸線的一家鋼渣清洗企業,環境污染防治設施依然缺失,生産過程中産生的粉塵未及時收集處理,逸散到周邊地面,雨天過後,廠區內污水橫流,直排長江。

江蘇吉信甘油科技有限公司車間(江蘇吉信甘油科技有限公司供圖)
當然,也並非全是反面。位於江蘇洪澤境內的江蘇吉信甘油科技有限公司就是一家“變廢為寶”的典型。這家也曾因環保不達標而被叫停三個月的老牌甘油生産企業,在技術升級,環保改造之後,實現了廢水零排放,完成了綠色升級的轉變。如今年産10萬噸精甘油,年産值5億,居全國之首。
企業廠長錢文浩介紹,時下不少甘油企業因為環保不達標,再加上近些年來生物柴油産量在世界範圍內迅猛增長,其副産物甘油嚴重過剩,精甘油的價格受到較大影響,雙重壓力之下,關閉大半。但凡事都是雙刃劍,吉信在整頓做好環保升級工作後發現,環保整治後甘油企業減半,這種去産能,反而讓吉信甘油處於市場優勢地位。儘管如此,單純的原料到原料的銷售已不是企業追求的重點。據錢文浩透露,目前該廠正與南京大學化學化工學院的范以寧教授及其團隊合作,致力於甘油産業鏈的升級,進一步挖掘甘油的高附加值,以期獲得更大的市場前景和新一輪的裂變。
范以寧教授説,此次合作的項目是利用甘油合成聚乳酸高分子材料。聚乳酸是生産可降解塑膠的原料,埋入地下三天后便可自動分解,杜絕白色污染。同時比起甘油本身,這種材料價值、價格更高。目前,一噸甘油的市場價為四千元左右,而一噸聚乳酸的價格為四萬元左右。以一噸甘油合成0.5噸聚乳酸算,利潤空間多出5倍。
傳統工業企業攜手高校或科研機構實驗室的案例並不鮮見, 目前中石油、中石化下不少企業都與高校或中科院實驗室有過項目合作,當然也不乏實力較強的私企。
環保整治或許伴隨痛苦抉擇甚至壯士斷腕,但也絕非一關了之。鳳凰涅槃,浴火重生,用環保倒逼傳統企業升級轉型,借助科技促使企業轉換發展動力、轉變發展方式,邁向産業中高端,或能實現更高品質更高層次的綠色發展。(文 吳梅雲 編輯 李瑩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