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日,中國科學院公佈今年增選院士初步候選人名單,共157人。中科院院士增選每兩年進行一次。2017年中科院院士增選於今年1月1日開始啟動,根據2017年年初中科院學部主席團的決定,2017年中國科學院院士增選名額基數為60名。
交匯點記者注意到,在這個初選名單中,來自江蘇的高校、科研院所的有11人。其中,東南大學有4人入選,南京大學有3人入選,蘇州大學、南京理工大學、中國人民解放軍理工大學、南京航空航天大學各有1人入選。
江蘇入選者年齡最長者60周歲,最小者51周歲
江蘇入圍者名單中,均在50周歲以上,平均年齡為55周歲。
其中,年齡最大的是來自南京大學的程崇慶和南京理工大學的芮筱亭,今年已經60周歲。程崇慶于1956年10月出生,芮筱亭于1956年8月出生。
程崇慶的主要研究方向為Hamilton動力系統:動力學不穩定性,連續軌道的變分構造,Arnold擴散,KAM理論與弱KAM理論。他曾獲得國家教委科技進步二等獎、首屆晨興數學銀獎、教育部自然科學一等獎、國家自然科學二等獎,江蘇省“333工程”中青年首席科學家。
交匯點記者注意到,程崇慶曾多次受邀參加國際會議報告,包括第26屆國際數學家大會45分鐘報告、第16屆國際數學物理大會30分鐘報告等。這是一個很高的榮譽,也説明其工作在國際上有很大的影響。
芮筱亭為973首席科學家,目前從事的研究內容為武器系統發射動力學理論與倣真,武器系統試驗與評估技術,提高武器系統性能新技術,多體系動力學新方法。自1983年先後攻讀南京理工大學碩士和博士研究生開始,芮筱亭一直從事發射動力學研究和教學工作,以排名第1獲國家技術發明二等獎和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計3項、工信部技術發明一等獎和軍隊科技進步一、二等獎計5項。他所發起創建的南京理工大學發射動力學研究所,被國家國防科工局授予國防科技創新團隊。
年齡最小的是東南大學的崔鐵軍,崔鐵軍于1965年9月出生,今年51周歲。
崔鐵軍在新型人工電磁材料(電磁超材料)的理論、實驗及應用、計算電磁學及其快速演算法、目標特性與目標識別等領域做出了系統而深入的研究。現為毫米波國家重點實驗室副主任及計算電磁學研究中心副主任,教育部“長江學者獎勵計劃”特聘教授。2016年,崔鐵軍教授課題組數字編碼超材料的工作被美國光學學會(OSA)旗下的光學與光子學期刊選為2016年全球光學領域30個重要成果之一。
各學部均有人選入圍,信息技術科學部和技術科學部最多
這次初步候選人名單,各學部均有來自江蘇高校、科研院所的人選入圍。程崇慶教授屬於數學物理學部,但僅有他1人。信息技術科學部和技術科學部有3人,是所有學部中最多的,此外,化學部有2人,生命科學和醫學學部、地學部各有1人。
信息技術科學部入圍初選的除了崔鐵軍以外,還有同樣來自東南大學的尤肖虎。尤肖虎于1962年8月出生,他目前為移動通信國家重點實驗室主任。
1990年,28歲的尤肖虎被破格晉陞為副教授,一年後,又破格晉陞為教授,成為當時中國高校中最年輕的教授之一。尤肖虎長期從事移動通信與信號處理方面的科研與教學工作,主持承擔並完成國家“863”重大項目“中國第三代移動通信系統研究開發”等十項國家級項目。2012年由尤肖虎團隊領軍完成的“寬頻移動通信容量逼近傳輸技術及産業化應用”項目,榮獲國家技術發明一等獎。
另一位則來自軍校,他就是中國人民解放軍理工大學的王金龍。王金龍于1963年3月出生,目前為解放軍理工大學校長。王金龍的主要研究領域是短波通信,他也是專業技術少將。
化學部入圍初選的為蘇州大學遲力峰和南京大學的郭子建,生命科學和醫學學部的為東南大學的滕皋軍,地學部的為南京大學哲敏,技術科學部的為東南大學的段進和南京航空航天大學的郭萬林、南京理工大學的芮筱亭。
本校培養不少,大多為高校“地産”學者
交匯點記者注意到,來自江蘇的11位初選入圍者本校培養的不少,甚至有從本科就在本校就讀,一直成長為著名的學者。
除了芮筱亭在南理工攻讀碩士一直到成為頂尖科學家外,來自東南大學的滕皋軍也是一個典型例子。滕皋軍于1986年考入南京鐵道醫學院(現東南大學)攻讀碩士研究生,在東大求學、工作,已經近30年時間。2017年3月,滕皋軍因在介入放射學領域的傑出貢獻,榮獲美國介入放射學會金獎,這是中國大陸介入醫學專家首次獲得這項榮譽。
來自南京大學的談哲敏,則在本科階段就來到南京大學。1986年,談哲敏畢業于南京大學大氣科學系、獲天氣動力學專業學士學位,1989年獲南京大學氣象學專業理學碩士學位,2000年獲南京大學理學博士學位。1989年起,他就在南京大學大氣科學系任教,1992年任副教授,1999年晉陞教授,2001年起擔任博士生導師,現為南京大學副校長。
談哲敏主要從事大氣動力學、中尺度氣象學等相關領域的研究與教學工作,主要的研究方向為鋒面動力學、大氣邊界層動力學與中尺度可預報性。提出新的非線性邊界層動力學近似理論-Ekman動量近似理論,該理論已被國際、國內外許多學者應用,被認為目前邊界層動力學中比較完善理論模式之一。
當然,也有一部分有過海外求學、科研經驗的學者。譬如,蘇州大學的遲力峰,就有著近20年海外工作經歷。遲力峰于1989年在德國Goettingen大學獲博士學位,1990至1993年在德國美因茲大學和BASF公司從事博士後研究。2000年在德國明斯特大學取得教授資格,2004年起任德國明斯特大學物理系教授。2004年3月,她以外聘教授的方式在吉林大學的超分子結構與材料教育部重點實驗室(現超分子結構與材料國家重點實驗室)組建了“納米壓印與組裝功能體系”研究組。2012年,加盟蘇州大學FUNSOM研究院任特聘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