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日報記者從江蘇省蘇州市太倉港獲悉,上半年該港集裝箱吞吐量、貨物吞吐量、外貿貨物吞吐量分別達219.5萬標箱、13336.1萬噸、3905.3萬噸,同比分別增長16.7%、21.9%和8.6%,增幅居全國主要港口前列,主要指標均創歷史新高。其中,集裝箱吞吐量增量達31.4萬標箱,成為全省集裝箱吞吐量增長主引擎。
上半年,江蘇省蘇州市太倉港新辟俄羅斯東方港和韓國仁川港2條外貿近洋幹線,並加密日本關東等8條內外貿幹線,放大東南亞等2條內外貿幹線運力。此外,太倉港的長江運輸體系也在不斷優化,上半年新辟徐州港、蕪湖港和宿遷港3條長江(內河)支線,優化長江中轉、洋山喂給和“滬太通”出口等模式,推動長江流域集裝箱貨物加速向江蘇省蘇州太倉港集聚。
在新辟航線的同時,通關速度也大幅提升。從3月份起,江蘇省蘇州市太倉上港正和集裝箱碼頭率先試點運行貨物通關電子化放行,目前已推廣至現代貨箱碼頭、太倉國際集裝箱碼頭等處,實現了口岸的全面覆蓋,累計通過電子閘口放行集裝箱3.6萬標箱,無紙化放行覆蓋率達97.9%。
據介紹,在傳統模式中,貨物經檢驗檢疫部門查驗合格後,必須經人工完成紙質單據的流轉,企業、碼頭等憑單據提貨和放行。因此,企業需派人在檢驗檢疫、海關、碼頭等單位來回奔波,辦理手續,最終憑蓋有公章的單據申請。
新模式下,檢驗檢疫部門發出的放行信息可通過電子系統直接同時發送給代理、自理單位和碼頭,企業第一時間收到貨物查驗結果,碼頭第一時間接到放行指令,裝載有集裝箱的卡車通過卡口時,系統自動掃描車號與指令進行匹配,配對成功即可自動開閘放行。單個集裝箱的放行效率由原來的1小時左右大幅縮短至現在的數秒內,有效提升了江蘇省蘇州太倉港的通關效率,減少了碼頭工作量。
“我們是第一個試行電子放行的碼頭。”上港正和集裝箱碼頭的工作人員表示,“不管何時何地,只要有網絡就能辦理提箱,企業不用再往返于我們的受理窗口辦理提箱手續,明顯感覺到窗口作業量少了。更關鍵的是,電子系統還能有效避免逃漏檢,識別偽造單據和印章,監管力度也加強了,可以説是把關與服務的雙贏。”
此外,江蘇省蘇州市太倉港一期碼頭提供的數據顯示,電子化放行僅一週時間,碼頭外貿出閘箱量就達到了1063標箱,其中超過96%實施了電子放行,僅有少量危險直疏箱、區域一體化箱需要紙面放行,由於不再依賴人工傳遞、校對證單,港口人力資源得到了更加合理的分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