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在線江蘇頻道消息:江蘇省淮安市盱眙縣穆店鄉七星村位於鄉政府南2.5公里,全村總人口2283人,527戶,村“兩委”班子成員9人,黨員58人,全村耕地面積5580畝。村民收入以種植業、養殖業、土地轉租為主,在外務工750人。
後進村往往歷史遺留問題較多,矛盾積澱較深,且問題和矛盾錯綜複雜,整頓轉化工作難度很大。必須做好整頓轉化工作,緊緊圍繞“班子堅強有力,管理科學規範,工作齊抓共管,父老鄉親滿意”的基本目標,認真研究、因地制宜、因村施策、突出重點,提高整頓轉化效果。
摸清底子,找準癥結
據了解,前幾年江蘇省淮安市盱眙縣穆店鄉七星村七星村“兩委”凝聚力不強,幹群關係緊張,集體上訪不斷。2016年1月,鄉組織委員、紀委書記帶領村組幹部,通過逐戶走訪、召開座談會、發放意見徵求表等方式調查摸排,與全村黨員群眾一起“把脈問診”。
經過調查,發現兩大“頑疾”——一是原村“兩委”村級財務使用管理和低保評定等惠民政策執行不公開,群眾對村“兩委”不信任;二是高效設施農業農本商品項目進展不利,造成土地閒置,且拖欠農民工工資,出現了村黨總支“説話沒人聽”、群眾怨言重、黨員士氣低的不良現象。
集中力量,化解頑疾
江蘇省淮安市盱眙縣穆店鄉七星村以解決遺留問題為切入點,力求給群眾一個交代。鄉紀委聯合農村工作室成立調查組,對群眾反映的拆遷費用使用、惠農資金落實等問題進行了全面調查。申請縣審計局抽調精幹力量,對七星村2012年至2016年的財務使用管理情況進行了嚴格審計,並通過召開群眾大會的方式,向全體村民公佈了調查結果和審計報告,把村裏的糊塗賬翻了個“底朝天”。村“兩委”在鄉司法所的法律援助下,引導群眾通過司法調解手段,成功解決了農本商品拖欠農民工30萬元的工資問題。在鄉黨委的推動下,七星村與農本商品重新簽訂了土地流轉合同,通過先交付定金的方式確保土地租金按時發放。
調優班子,帶好隊伍
基層組織建設的關鍵是抓班子帶隊伍。鄉黨委多次召開黨員會、群眾代表大會,悉心聽取意見,注重挖掘“雙帶”能力強的村幹部,推薦原村主任夏士方擔任黨總支書記。結合村委會換屆,通過“海選”選舉原黨總支副書記鐘書擔任村主任,重新確立了村“兩委”班子的威信。新當選的黨總支書記夏士方首先從“團好”一班人抓起,過去糾紛既往不咎,根據人員特點安排職責分工,班子矛盾逐步化解,村組幹部幹勁十足,“領頭雁”作用得以發揮,村裏各項事業都有起色。他積極推進村莊環境整治,發動村民搬走了21個路邊糞坑,建起了2個公共廁所,改變了村莊面貌,增強了村民發展的信心。
換屆後的七星村“兩委”,在思想上樹立爭先信心,甩掉“暮氣”,重拾“朝氣”,下定決心,變壓力為動力。他們面對落後現狀,提出了強基礎、調結構、促增收的發展思路,一手抓向上爭取,一手抓高效農業,認認真真促轉化。並且通過集中梳理存在的問題,建立健全了組織生活制度,規範了民主議事、村務公開、民主評議等運行機制。通過遠程教育、主題黨日等活動,把黨員群眾的思想統一到村“兩委”班子確立的發展思路上來。
村企聯建,致富增收
在生態鄉鎮快速推進的背景下,支部一班人開動腦筋,想到了“引能人”、“引資金”。經過多次協商,臺商何琍琍同意投資億元興建德芳有機農場。項目區域範圍15000畝,是集生産、加工與觀光旅遊一體的現代化農場。項目建設期間,帶動農民用工300人,人均收入25000元,群眾生産生活積極性大大提升。
村黨支部班子成員積極尋求支持,爭取項目,在市交通局的扶持下,興建了兩棟1200平方米的標準化豬舍,年出欄生豬1000頭,村集體經濟年增加5萬元。推進“蝦稻共作”高標準糧田建設,村委會與村民簽訂土地流轉合同,流轉土地1000余畝,進一步促進農民增收、農業增效。盤活農本商品項目,妥善化解土地流轉資金問題,積極發揮農輝蔬果專業合作社的帶動作用。看著曾經荒廢的溫室大棚裏,又重新生長出新鮮的蔬果,七星村的黨員群眾臉上充滿了期盼,一個曾經令人頭疼的問題村,在後進村黨組織整頓中完成了“華麗轉身”。(文 伏成鐳 編輯 張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