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市規劃部門專家介紹,此次《南京市工業遺産保護規劃》發佈,給這些老建築掛牌是搶救性保護。
“曾經有一個老廠房,是民國時期的建築,廠區裏的機械都是德國原裝進口的,不僅可以繼續使用,更是中國近代工業文明的典型。可是,就是在廠區確定要搬遷後,企業將廠房用挖掘機破壞,機械、軌道等設施全部都被當成廢鐵賣掉了。”市規劃局副局長陳乃棟談到這件事時非常惋惜。隨著企業退城入園,一些企業更看重眼前效益,比如希望通過轉讓土地進行房地産開發來收益,因此很多工業遺存遭到破壞。就在編制《規劃》的過程中,就有一些非常優秀的建築被破壞,這是令人痛心的事。
“工業遺存是誰的?是屬於企業還是屬於全社會?”陳乃棟説,現在南京開展工業遺存保護,就是要達成一個社會共識——工業遺存是屬於全南京的,而不應該被某個企業某個業主自行處置、拆損。現在保護工業遺存可以説是搶救性保護,是留住城市的記憶。
南京市規劃設計研究院董事、副院長,研究員級高級規劃師童本勤認為,對工業遺存的保護並不代表著會損害企業的利益。“相對來説,工業遺存中的老廠房品質非常好,具備空間利用的條件。”她認為,工業遺存應該分類分級、應保盡保,使用途徑可以進一步拓寬,比如開發民宿、養老設施。要進行多元化利用,讓這些承載歷史的老建築煥發新的生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