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去年7月以來,淮安市國稅局圍繞全市“十三五”開局之年相關戰略部署,以最大限度降低納稅人辦稅成本、釋放政策紅利為目標,從轉變稅收服務方式、優化稅收服務質效切入,創新開展了“稅收支點行動”,取得了“支點定位、服務發力”的預期效果。
以最精準服務為支點,放大政策紅利。“支點行動”中,針對部分稅收政策以納稅人申請為前置條件,可能導致稅收優惠應享未享的情況,淮安市國稅局採取“定點提醒”方式,按月篩選出未享受研發費用加計扣除等優惠政策的企業名單,逐戶電話提醒。2016年共幫助企業享受稅收優惠8100余萬元,僅小微企業就有4300余戶次,優惠達到率為100%。在此基礎上,該局結合科技創新驅動戰略,緊抓高新企業認定辦法發生變化的重大機遇,聯合科技局將相關政策、申報方式等集成打包、定向推送,促成全市新增高新企業151戶,較上年同期增長近五成,幫助企業享受到稅收優惠9600余萬元,同比增長105%;聯合市上市辦,對37戶擬上市後備企業存在的可能影響上市的涉稅風險進行梳理、按戶推送,順利助推9戶企業掛牌上市。
以最優質服務為支點,節約辦稅成本。作為“支點行動”的一大成果,淮安市國稅局率先全國對表證單書進行了優化整合,將全國統一的、需納稅人填報的28個表證單書整合為4個通用表單,整合後納稅人平均辦稅時間壓縮近三成。除此以外,該局繼2014年打破“按月供票”常規做法推行“按季供票”後,又率先江蘇省實施了按半年發售發票舉措,減少企業往返次數,9000余戶次企業從中受益。加強國地稅合作力度,率先在江蘇省將納稅人分別與國稅、地稅簽署的兩個扣款繳稅協議合併為國地稅互認的一個協議,讓納稅人往返次數減半,全年共有1萬餘戶納稅人聯簽協議。
以最受益模式為支點,放大改革效應。淮安市國稅局始終將“淮安利益最大化”貫穿營改增改革全過程,形成“納稅人受益、地方財政得利”的淮安特色營改增模式。為儘快讓營改增納稅人掌握增值稅抵扣的相關政策和操作技巧,最大限度地用足用好抵扣政策,該局針對不同行業不同特點,梳理形成包括增值稅一般納稅人資格選擇策略、經營對象選擇策略、抵扣憑證規範獲取策略等內容的行業“減稅攻略”,讓淮安市納稅人利益最大化。深入研究“營改增”給全市財政帶來的影響,特別關注因“營改增”政策變化可能導致的經常性、跨區域經營的建築類企業稅收流失問題,梳理形成“稅源信息全登記、工程進度摸準底、項目結算先繳稅”的“增收模板”, 並由淮安市政府下文在全市推廣執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