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我省各界人士熱議政論專題片《大國外交》——彰顯大國自信 體現大國擔當
9月2日,六集政論專題片《大國外交》播出收官之作《美美與共》。近一週來,專題片在各大平臺熱播,集中展現了外交舞臺上與世界共鳴的中國理念和智慧激蕩,彰顯了大國責任和擔當,在江蘇省各界引發熱烈反響。“這部片子最重要的社會意義是給中國民眾提供一場深入的全民外交教育。”南京大學國際關係研究院院長朱鋒教授説。
共建共享,用真情鋪就“一帶一路”
習近平主席指出,在各國彼此依存、全球性挑戰此起彼伏的今天,僅憑單個國家的力量難以獨善其身,也無法解決世介面臨的問題。只有對接各國彼此政策,在全球更大範圍內整合經濟要素和發展資源,才能形成合力,促進世界和平安寧和共同發展。認真觀看《大國外交》,重溫習主席的這段講話,李明備受鼓舞。
李明是江蘇海企技術公司副總經理,負責坦桑尼亞江蘇—新陽嘎農工貿現代産業園相關工作,不久前剛從坦桑尼亞回國。“當地新一季棉花採購結束,我們把海企紡織坦桑尼亞有限公司明年初之前所需的棉花都落實了。”他告訴《新華日報》記者,這個園區已成為省級境外産業集聚區,年産棉紗近萬噸,下一步將拉長産業鏈,前到棉花種植,後到棉布織造、服裝生産。“我們要將園區建設成為增進中坦人民友誼的新紐帶。園區已為當地提供了200多個就業崗位,增加了員工收入,每月兩次的培訓,則讓更多的人擁有了知識和技能。”江蘇—新陽嘎産業園的興建,受到當地的歡迎。
“一帶一路”,共享共贏。習近平主席提出的這一重大倡議,得到越來越多國家、地區和國際組織的響應支持,一大批早期收穫項目已落地生根。
受益於“一帶一路”建設,連雲港安侖油田化學品公司在哈薩克斯坦和俄羅斯的生意越做越大。董事長唐笑波告訴《新華日報》記者,中歐班列開通以來,安侖油田化學品公司目前每月都有4個專列,把國內生産的産品運送到俄羅斯和哈薩克斯坦,比當地採購便宜20%左右。前不久,新簽了4萬噸供貨合同,合同執行期已排到明年4月。在“一帶一路”倡議推動下,哈薩克斯坦開放度明顯提升。一個月前,安侖油田化學品公司聯合國內另兩家上市公司在哈薩克斯坦啟動了一個大型礦産開發項目,先期投資2.5億元。唐笑波表示,將努力把項目建成中哈合作的範例,真正實現共享共贏。
互學互鑒,用世界語講好江蘇故事
專題片第六集《美美與共》開篇就播出中英版《邯鄲夢》在倫敦演出的盛況,這讓江蘇省演藝集團總經理柯軍的思緒又回到了2016年。
去年9月,中英藝術家共同執導的崑曲《邯鄲夢》在倫敦首演,紀念湯顯祖和莎士比亞兩位劇作名家逝世400週年。在系列紀念活動中,《邯鄲夢》別出心裁地將崑曲和莎士比亞戲劇交融在一起,廣受好評。柯軍回憶,《邯鄲夢》不僅是兩國藝術家成功的藝術合作,更是彼此心與心的交融。“《邯鄲夢》主要是為了‘湯莎會’,活動的重點在於‘會’。國際間的文化交流,不僅僅要展示本民族的文化精華,更要學會學習,學會發現他人之美。”
文化走出去,江蘇積極探索。2016年11月,由省政府與文化部合作共建的荷蘭海牙中國文化中心正式運營,先後承擔了2017年“歡樂春節”全球聯動、“中國文化周”等系列活動,成為傳播中華文化的重要窗口。
“‘中國熱’引發的共鳴,不分地域、跨越年齡。”江蘇省雜技團團長吳其凱深有感觸。江蘇省雜技團2013年起加入由文化部牽頭的海外“歡樂春節”對外文化交流項目,曾赴多個國家和地區交流演出,深受各國觀眾喜愛。
守住民族文化的根,説別人聽得懂的“世界語”。“建湖雜技傳承千年。但要讓國外觀眾讀懂中國文化之美,我們要做好翻譯工作。”吳其凱説,“在海外表演時,往往會在雜技藝術上增添詩詞歌賦等中國文化元素,一方面賦予雜技以情感和生命力,用雜技説故事;另一方面在驚險刺激的視覺感官之外,也讓更多人了解中國優秀文化的精髓。”
江蘇省文化廳廳長徐耀新對《大國外交》中提到的“文化紐帶,將中國與世界的命運聯繫得更加緊密”的闡述深有體會。他説,“中華文化需要被世界感知,讓更多的人全面地認識中國。文化走出去,意義重大。近年來,江蘇利用多種平臺,拓展文化傳播渠道、整合文化資源,精心組織系列文化交流項目和相關活動,講述好江蘇故事,傳播好中國聲音。”
心手相連,用共通的情感感染人
2014年青奧會在南京舉辦,南京師範大學大四學生吉曼以志願者身份參與其中。9月2日晚,當專題片第六集《美美與共》播出南京青奧會相關片段時,她很是感慨。
“青奧會期間,我主要參與文教活動的志願工作。”吉曼説,“通過這樣的活動,我們有機會和全世界的同齡人交流。正如習近平主席所説,每名運動員都是一個平民外交的參與者,與世界各國青年在這個競技舞臺上相互交流。”
如今,吉曼已是江蘇電視臺《一站到底》欄目編導。她告訴《新華日報》記者,《一站到底》這幾年推出了“世界名校爭霸賽”系列,邀請世界各地名校的中國留學生或華裔學生參賽,題目大多與中國文化有關。他們參加活動,再回到學校,往往會把參賽視頻與同學分享。
“文化交流,關鍵是人與人的交流,藝術家與當地觀眾的交流,國內藝術家與國外藝術家的交流,通過藝術這一載體相互了解彼此,然後成為好朋友。”柯軍解釋説,“文化交流是自發的、融入的,能進入人的內心。”
朱鋒表示,外交工作不單是國家的事務,辦好外交需要大眾參與、社會奉獻、人民支持,從“乒乓外交”“熊貓外交”到公共外交、人文外交、綠色外交和“絲路外交”,都離不開人民群眾的參與。國家領導人和外交工作者的辛勤工作和卓越奉獻,加上人民的支持和參與,真正造就了中國的大國地位和大國風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