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在線江蘇頻道消息:9月23日下午,由江蘇親近母語文化教育有限公司與新經典文化•愛心樹童書共同主辦的“尋找中國人的文化之根——申賦漁《中國人的歷史:諸神的蹤跡》發佈會”在南京舉辦。據了解,該書最大的特點是把從三皇五帝到夏商周這段時間的神話、傳説用歷史事件有機串聯起來,為普通民眾愉快閱讀史前史找到坐標。江蘇省委宣傳部副部長徐寧、南京市委宣傳部部長曹路寶等領導及近百名讀者參加本次活動。

新書發佈會現場。趙倩 攝
發佈會上,《中國人的歷史:諸神的蹤跡》的作者申賦漁與設計者朱贏椿分別向大家介紹了該書內容和裝幀設計的創作歷程。在談及本書的創作初衷時,申賦漁表示:“由於曾旅居巴黎多年,目睹了許多出生於他國,卻對中國文化了解甚少的華裔兒童。這些孩子會講漢語,但無從找尋中國人的文化之根。當前最缺少的,正是一本真正寫給孩子,有中國人精神氣質,又有世界眼光與格局的歷史書。”《諸神的蹤跡》因此而誕生。

分享會現場。趙倩 攝
中國上古的神話中,包含著中國人的文化基因和文化密碼,而這本《諸神的蹤跡》,對此進行了一一解讀,告訴中國人從哪來,又將往哪去。在申賦漁的理解中,中國人像星辰一樣閃耀在天空中。中國的歷史是從西周開始,之前的歷史都散記在典籍當中,像《尚書》、《史記》裏均為片段式記錄,而且多是口口相傳。傳説的時間長了,增加內容逐步神化就演變成神話故事。《山海經》、《淮南子》、《呂氏春秋》等古籍中都有各種各樣的故事,但這些神話傳説都源自彰顯民族精神的歷史影子。通過把這些故事進行梳理,根據宇宙是怎麼誕生的,人是怎麼來的,一直延續到後來的燧人氏、神農氏、夏商周等,就形成了一個相對完整、用時間軸作為順序的史前史書籍。

領導和嘉賓合影。趙倩 攝
不僅如此,《諸神的蹤跡》中還出現了諸如愛因斯坦、哈勃等外國人的名字,一本寫中國史前史的書怎麼會涉及到西方?對此,申賦漁解釋説:“《諸神的蹤跡》並非文獻專注,主要是為了讓少年兒童喜歡讀、容易懂,而且歷史的東西有對比才更好記憶。”《中國人的歷史》系列叢書共計10本,內容從盤古開天地一直寫到民國。
五位南京的兒童讀者與大家分享了該書的閱讀體驗,並表達了看法。不難看出,人們熟悉的精衛填海、大禹治水、倉頡造字等典故,在孩子們眼中是一個個按照時間軸依次排開的小故事。“碎片式” 的諸神經過申賦漁的梳理之後,變得蹤跡可循,譜係清晰,能讓孩子們輕易地理解中國歷史。

新書發佈。趙倩 攝
據了解,《中國人的歷史:諸神的蹤跡》是申賦漁計劃撰寫的10卷“中國人的歷史”系列圖書中的開篇之作。申賦漁希望這部歷史書裏,包含國人的心靈成長史、精神成熟史、人格豐富史,建立了中國人心靈的完整坐標。(文 趙倩 編輯 李瑩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