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為功,正風反腐取得過硬成果——“推進偉大工程在江蘇”系列報道之五
激濁揚清,大道之行;時光流轉,不忘初心。
十八大以來,黨中央大力推進黨風廉政建設和反腐敗工作,在這場“輸不起的鬥爭”中向黨和人民交出一份優異答卷。從“八項規定”到治理群眾身邊“微腐敗”,從“兩個責任”到“四種形態”,從深化“三轉”到“打鐵還需自身硬”,從巡視巡察到綜合派駐……這一連串新的詞彙和表述成為全面從嚴治黨走向縱深的最好注解。
正風、肅紀、懲貪,“打虎”、“拍蠅”、“獵狐”,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5年來,江蘇按照黨中央和中央紀委部署要求,準確把握全面從嚴治黨新要求,紮實推進黨風廉政建設和反腐敗工作。省委書記李強説:“我們堅持把紀律挺在前面,強化執紀監督,剛性執行中央八項規定精神,堅定不移嚴懲腐敗,嚴格執行黨章黨規黨紀,構建巡視巡察聯動工作格局,實現巡視監督全覆蓋,推動了黨風政風明顯好轉,增強了人民群眾獲得感。”
定位準責任清,壓實管黨治黨重任
前不久,江蘇省落實黨風廉政建設責任制領導小組辦公室通報2016年度黨風廉政建設責任制檢查考核情況“回頭看”意見,一針見血指出問題和不足,並提出整改要求。
2016年底江蘇省委開展責任制檢查考核,半年後對各單位整改落實情況“回頭看”,構建起完整的工作閉環,這在我省尚屬首次,旨在強化各級黨組織管黨治黨責任意識。
“不明確責任,不落實責任,不追究責任,從嚴治黨是做不到的。”江蘇省委常委、江蘇省紀委書記蔣卓慶表示,定位準才能責任清,責任清才能勇擔當。5年來,從建章立制、厘清責任入手,推動黨委主體責任、紀委監督責任壓實落細。
淮安在全國設區市中率先出臺科學量化的政治生態評價體系備受關注。今年初首次測評後,當地15名市管幹部被預警約談。其中,3名市委常委、黨員副市長履行主體責任,分別對聯繫分管範圍政治生態評價得分靠後的1個縣區、4個市直部門黨組織主要負責人專題約談,落實整改工作。
黨的十八大以來,江蘇省堅持黨委對黨風廉政建設的統一領導,各地區各部門黨委(黨組)紛紛打出逐級約談、專項監督檢查、巡視巡察、責任清單考核等組合拳,強化黨組織責任意識,推動責任層層深入。“不抓黨風廉政建設就是失職、抓不好黨風廉政建設就是瀆職”,“管行業就要管黨風廉政建設”,已成江蘇省上下的共識。
發展出題目、改革做文章。我省與時俱進開展紀委監督工作,建立落實監督執紀工作規則“1+N”制度體系,深化市縣巡察和派駐機構改革,推進執紀監督與執紀審查分設試點。在江蘇省紀委機關試點取得初步成效後,指導13個設區市紀委開展分設試點,完善監督制約機制、加大日常監督力度、提高執紀審查效率。到2017年9月底,江蘇省市縣巡察和派駐機構實現“兩個全覆蓋”,消除了監督盲區。
因管黨治黨不力被問責,成為常態。僅2017年1-9月,江蘇省就有220個黨組織、1068名領導幹部因落實“兩個責任”不力被問責,問責人數同比增長102%。其中,問責主體責任979人,問責監督責任89人。“追究主體責任動真碰硬,追究監督責任也毫不手軟。”江蘇省紀委黨風政風監督室主任鄭立新表示,問責力度逐年加大,管黨治黨利器持續發力。
轉變執紀理念,“全面”和“從嚴”有機統一
2017年4月25日,由江蘇省紀委和江蘇省委組織部共同舉辦的江蘇省管領導幹部廉潔從政專題研究班開班,116名近兩年新任廳局級領導幹部集中接受廉政教育,“追求高標準、從嚴守底線”成為大家的共識。
挺紀在前,抓早抓小,是踐行監督執紀“四種形態”的具體體現。我省堅持“依紀依規、寬嚴相濟、逐級轉化、集體決定”原則,逐步完善“四種形態”運行機制。
探索實踐監督執紀“四種形態”,解決了紀委“怎麼幹”的問題,各級紀檢監察機關從注重查辦大案要案轉向加強日常監督執紀,從“懲治極少數”轉向“管住大多數”,實現管黨治黨“全面”和“從嚴”的有機統一。廣大幹部真切感受到,組織就在身邊、監督就在眼前,進一步強化紀律和規矩意識,做到知敬畏、明底線。
江蘇省建立問題線索綜合分析每月專題會制度,加強線索分析排查,提高線索處置品質和效率。在問題線索處置中,有效運用第一種形態監督審核和自辦案件立案前會商機制,推動“四種形態”精準運用,基本做到新收問題線索“零暫存”。
“實踐‘四種形態’,推動了執紀理念轉變,凈化了政治生態。”江蘇省紀委案件管理室主任葛夕芳表示,尤其在選人用人上,對政治上和廉潔上有問題的幹部“一票否決”,強化了幹部隊伍源頭管理。僅今年1-9月,江蘇省紀檢監察機關就接受信訪舉報51049件,同比增長10.7%;處置問題線索36644件,同比增長89.1%。其中,90%的問題線索處置採用第一種形態和第二種形態,4%運用第三種形態,6%運用第四種形態。
保持高壓態勢,鞏固反腐鬥爭壓倒性態勢
從處於“膠著狀態”,到“壓倒性態勢正在形成”,再到“壓倒性態勢已經形成”,十八大以來,反腐敗鬥爭形勢的變化鼓舞人心。
壓倒性態勢,體現在人心向背上,體現在實際成效上——
“打虎”步伐一刻不停。緊盯違反“六項紀律”行為,發現一起、查處一起,堅決減少腐敗存量、重點遏制腐敗增量。2017年以來江蘇省紀委立案審查的27人中,多名是現任或曾任“一把手”的江蘇省管幹部以及國企省管幹部,形成有力震懾。
“拍蠅”力度持續走強。嚴厲懲治群眾身邊“微腐敗”、小官巨貪,快查嚴處扶貧民生領域突出問題。這些可見可感極具顯示度的“精確打擊”,收穫了群眾由衷的點讚。
説到群眾對正風肅紀的獲得感,最直接的還是農村“三項治理”。著眼根治扶貧領域面廣量大的“微腐敗”,省紀委指導淮安市試點建設以“制度化+信息化+公開化”為路徑的“陽光扶貧”監管系統,2017年底前將在江蘇省全面推開。針對基層村幹部在農村集體“三資”管理中的違紀行為,江蘇省紀委督促推動相關職能部門加強監督機制建設,剷除腐敗滋生蔓延的土壤。瞄準惠農補貼領域的突出問題,建立風險防控長效機制。
三項治理同步推進,密切幹群關係、減少腐敗問題。2017年上半年,常州市武進區農村集體“三資”管理相關信訪舉報件同比下降39%;鹽城將農村集體家底數據、交易數據、資金數據納入“一張網”,實現縣級交易服務中心、鎮級交易服務站全覆蓋,杜絕場外交易、暗箱操作。
揚湯止沸,不如釜底抽薪。省市紀委建立案例綜合分析中心,深入剖析近年來發生在重點領域、重點地區、重點行業的違紀違法典型案件,查找體制機制漏洞和制度法規中的薄弱環節,形成監督意見。同時,巡視機構、派駐紀檢組、紀檢監察室及設區市紀委按照職責加強日常監督,形成研究問題、推動整改、成效評價、監督問責的專責監督閉環,推動反腐敗走向標本兼治。
2016年以來,新一屆江蘇省紀委已向3個省直部門黨委(黨組)和4個縣委發出監督意見書。制度“籠子”在越扎越緊、越扎越密的同時,制度的執行力亦得到空前釋放,逐步形成不敢腐的懲戒機制、不能腐的防範機制、不想腐的保障機制。
深化上下聯動,“政治體檢”震懾越來越強
十八大以來,黨中央從黨的建設全局出發,將巡視作為加強黨內監督的戰略性制度安排,不斷加以深化和改進,使之成為黨之利劍、國之利器。
2016年10月,江蘇省第十三次黨代會召開前,江蘇省委兌現一屆江蘇省委巡視全覆蓋的政治承諾。通過“板塊式”推進與“點穴式”出擊相結合、常規巡視與專項巡視相結合、大組統籌與小組作戰相結合,江蘇省委用5年時間對310個黨組織開展巡視,對12個黨組織開展“回頭看”,覆蓋設區市、縣(市、區)、江蘇省屬企業、江蘇省屬高校和江蘇省直部門單位五大板塊,共發現問題6763個,移交問題線索7835件。
新一屆江蘇省委進一步豐富巡視方式、規範巡視流程、充實巡視力量。2017年3—5月,首輪巡視對18個黨組織開展巡視和“回頭看”,發現突出問題891個、問題線索359件。貫徹落實新修改的《巡視工作條例》,江蘇省第二輪巡視增加1個“機動式”巡視組、10個巡視組對29個黨組織開展巡視,其中“回頭看”和“機動式”巡視4個。
以巡視傳導巡察、以巡察深化巡視,江蘇省探索建立省市縣三級巡視巡察“5+2”聯動機制。目前,13個設區市和96個縣(市、區)均建立巡察制度,形成“雙劍合璧”、同向發力的良好局面,發現問題數量和品質不斷攀升。去年,江蘇省委巡視發現突出問題4183個,市縣巡察發現突出問題4132個,分別是2015年的2.2倍、2.8倍。在此過程中,探索出“對口式”“接力式”“協同式”等聯動方式,精準發現行業系統性、深層次和普遍性問題。
巡視起作用,關鍵在整改。“對巡視反饋問題照單全收,落實在整改行動中、體現在整改效果上,做到‘件件有著落、條條要整改、事事有回音’。”江蘇省紀委副書記、江蘇省委巡視辦主任黃繼鵬介紹,通過建立問題清單、任務清單、責任清單,形成報賬、交賬、轉賬、查賬、銷賬完整鏈條。
連雲港新一屆市委首輪巡察進駐連雲港市衛計委黨委,發現市第二人民醫院在藥品、耗材、設備採購及工程建設招投標等方面問題突出。連雲港市委書記專題會聽取情況後,要求繼續深挖細查,連雲港市委巡察組隨即開展為期半月的“機動式”巡察,發現一批深層次問題。
聞風而動、出奇制勝。“醫院兩個‘一把手’互相拆臺,導致這個有著百年曆史的醫院發展停滯不前,代價慘痛。”連雲港市委常委、市紀委書記劉海濤介紹,除給予當事人黨紀處分,還責成連雲港市衛計委黨委向連雲港市委,連雲港市衛計委紀檢組向連雲港市紀委作出書面檢查;連雲港市紀委向連雲港市衛計委黨委下發監督意見書。“短短4個月接受兩輪巡察,震懾作用強。” 連雲港市第二人民醫院一名老專家對市委動真碰硬表示讚許。
全面從嚴治黨永遠在路上,反腐敗鬥爭未有窮期。把握全面從嚴治黨新要求,堅持凈化政治生態新定位,江蘇正風反腐的步伐更加鏗鏘堅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