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PAD自動識別患者身份,監測隨時上傳居家情況 信息化給護理帶來變革
護士推著移動護理推車在工作。辛夕 供圖
每個患者有自己的專屬二維碼,一輛移動護理車就可將“護士站”移至每個病患床前;癌症患者出院回家後癌痛等級如何、是否需要專業醫護上門,社區和專科醫院的信息後臺會收到相應提示……在近日舉行的移動醫療及護理信息專委會年度工作會議上,南京日報記者見識到了信息化給病人護理帶來的種種變革。
“護士站”移到患者床前,護理高效又準確
會議現場,移動護理推車作為會議“重要成員”亮相。記者看到,它的上方有一個顯示屏,下方的主體箱共有三層抽屜,分別用於放置病人藥物、基本護理器材等。
“這種移動護理推車,目前已在省腫瘤醫院、南醫大二附院、南京兒童醫院等多家醫院亮相。”南京天奧醫療副總經理金健告訴南京日報記者,電腦裏的病人信息和醫生工作站的信息是相連的,病人的病情、治療過程都一目了然。護士在護理巡查的時候,可隨時隨地調看信息,對於生命體徵、護理情況,也可以在這個移動護理車上完成錄入。
“這一推車在病區投用後,相當於把護士站前移到每個病患的床前,以前需要護士來回走動完成的多項工作,現在可以一站式完成。”江蘇省腫瘤醫院信息科科長顧慧告訴南京日報記者,移動醫療已經在該院30多個病區實現全覆蓋,“移動護理系統不僅提高了護理人員的工作效率,大大降低差錯率,也成為護理的一個管理平臺,護士工作狀況如何可一目了然,例如,以前一個護士一天完成多少病人的輸液,需要護士在工作站進行相應登記,然後月底再進行統計,如今打開系統一看便知。”
PAD自動識別患者身份,感應器幫你監測輸液情況
南京日報記者在省腫瘤醫院腫瘤內科看到,每位住院患者的腕帶上都有一個專屬二維碼,而每位護士的口袋裏都有一個“秘密武器”——一台帶WiFi功能的智慧護理PAD。
以前,護士在挂水前、抽血前、量體溫前,都要問上好幾次:“你是××吧?”而現在,只需要用這臺PAD對著腕帶掃一下,聽到“嘟”一聲,就表示身份信息核準無誤,出現異響就表示信息有誤。此外,它還有提示功能,讓“用藥安全”在每名患者身上嚴格執行。“正常的用藥,護士要嚴格執行‘三查七對’,如果是輸血,更要‘三查十對’,比如,有的藥物,必須15分鐘挂完,太快太慢都不好,有的藥需要4—6小時挂完,護士口袋裏的這臺‘秘密武器’會時刻提醒她們進行輸液過程中滴速的調整。”病區護士長張柳柳介紹。
顧慧告訴南京日報記者,該院正致力打造的“智慧病房”中,除了上述“秘密武器”,輸液器上還將裝上自動感應器。“傳統的輸液過程中,病人或家屬需要時刻盯著輸液瓶,快結束時按鈴呼叫護士更換輸液袋,用上自動感應器後,輸液接近尾聲,護士就會接到感應器的自動報警。”
智慧監測隨時上傳病患異常,家庭醫生有的放矢
南京作為全國醫改首批試點城市之一,正通過家庭醫生簽約等舉措推動分級診療的實施,實現“大病在醫院,康復回社區”。大量的康復病人回到社區,若靠社區醫生一一上門查詢問診,工作量將不堪重負。化工園區社會事業局副局長董金萍告訴南京日報記者,該區域正在力推的智慧醫療建設中,給每名簽約的重點病人發放相應的智慧監測系統,這類病人的血壓、血糖會第一時間上傳到家庭醫生手中,一發現異常,家庭醫生就會進行相應指導。
江蘇省腫瘤醫院正在推行的腫瘤癌痛平臺建設的課題中,該院聯手社區醫院對回到社區的癌痛病人進行監測。“解決癌痛將大大提高腫瘤晚期病人的生存品質,但不少病人回到家中鎮痛藥並不會合理使用。而癌痛平台中的病人,都有一個連接平臺的智慧系統,當病人覺得癌痛需要幫助時,可以將相關求助信息上傳,社區醫護收到信息後會詢問其服藥情況進行相應指導,如果還未起作用,醫生也會上門提供相應服務。”
南京中醫藥大學護理學會副院長陳璇表示,信息化將給護理帶來越來越多的變革,而既精通信息化又懂護理的複合型人才的培養,是當下迫切需要解決的難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