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開源節流履責促發展 幹事創業服務爭一流—— 宿遷市財政創新服務地方發展紀實
黨的十八大以來,宿遷市財政堅決貫徹落實中央和省市委決策部署,主動踐行新發展理念,積極適應經濟新常態,緊緊圍繞“兩聚一高”目標任務,以落實“三項任務”為重點,全力做好“生財、聚財、用財、管財”四篇文章,更好發揮財稅政策穩增長、調結構、促轉型、優生態、惠民生重要作用,為建設“強富美高”全面小康新宿遷提供有力支撐和堅強保障。
量質提升穩增長,綜合治稅保徵收
在宏觀經濟下行壓力趨緊、營改增全面推行、正費清稅逐步兌現等多重因素疊加的形勢下,宿遷市財政積極應對、主動作為,財政收入穩步增長。
收入總量平穩增長。2016年,全市一般公共預算收入238.1億元,是2012年的1.5倍,年均增幅10.8%,分別高於全省平均、蘇北平均2.3、3.5個百分點; 2014年一般公共預算收入總量突破200億元大關。收入結構更加合理。“工業興市”“産業強市”的發展戰略成效漸顯,“4+4”産業體系逐步發展壯大,持續發展的産業基礎推動了財政收入不斷邁上新臺階,顯著改善財政收入結構。綜合治稅水準大幅提升。完善綜合治稅體系,加強與國地稅等部門的溝通協調,強化稅源監測分析,加大稅源管控力度,堵塞漏洞,不留死角,做到依法徵收、應收盡收。
服務發展更有力,民生保障顯增強
加大財政政策引導力度,充分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決定性作用,促進實體經濟發展。
政策扶持力度不斷加大。累計安排6.9億元産業發展資金支持全市重點産業集聚發展和企業轉型升級。設立規模15億元産業發展基金,採取股權投資方式支持創新型企業加快發展。累計設立7個總規模4.34億元風險補償資金池,撬動貸款投放43.8億元,扶持企業2300家(次)。企業減負更實在。清理規範涉企行政事業性收費78項,減輕市區企業負擔超億元;宿遷市涉企收費在江蘇省收費項目最少、收費標準最低。紮實推進營改增改革工作,減稅面達98%,有效降低實體經濟運行成本和稅負負擔。服務企業更精準。深入落實市委市政府“三服務三促進”活動部署,針對企業發展困難,精準實施財政涉企政策路演、企業財務管理義診、上市融資專題輔導等系列活動,幫助企業學習政策、運用政策、享受政策。市場導向更明確。運用“一二三四”方略建立PPP規範運作保障機制,累計入省庫項目68個,總投資約749億元,落地項目31個,撬動社會資本約259億元,形成以財政投入為引導、社會資本廣泛參與的多元化投入機制。支持生態發展更發力。全市財政累計投入324.14億元,支持環境保護和生態建設。
群眾獲得感顯著提升。宿遷市民生領域累計投入1368億元,年均增長10.5%,佔一般公共預算支出77.8%,各項惠民舉措落地見效。
踐行教育先行理念。宿遷市財政累計投入384.02億元,支持辦好更公平、更優質、人民更滿意教育。夯實社保兜底責任。落實社會保障自然增長機制,連續13年上調企業退休人員待遇,城鄉居民基礎養老金財政補助標準由2012年每人每月60元提高到125元、農村低保補助由每月240元提高到420元、城鄉居民醫保財政補助由每人每年240元提高到470元。健全醫療保障體系。落實46項基本公共衛生服務政策;全市財政累計投入2億元,實施覆蓋全部129所鄉鎮醫院的基本藥物制度,降低醫療服務價格;投資20.7億元建成市第一人民醫院。支持城鄉統籌發展。在支農扶貧、城鄉交通領域累計投入450.14億元。開闢城市公交線路67條,配置公交車輛995台,滿足群眾交通出行需求。提升城市承載能力。累計投入達300億元,支持打造“升級版”新宿遷、新家園,重點支持中心城市基礎設施建設,城市內涵顯著提升,城市面貌日新月異。
財政管理抓改革,幹部素質重提升
按照中央、江蘇省深化財稅體制改革的總體要求,立足宿遷實際,堅持先行先試,各項改革工作成效顯著。
建立全口徑預算體系。貫徹落實新《預演算法》要求,將政府全部收支納入預算管理。全面編制一般公共預算、政府性基金預算、國有資本經營預算、社保基金預算“四本預算”,建立“四本預算”相銜接的全口徑預算體系,實現財政資金統籌使用、規範管理、效益提升。打造陽光透明財政。政府預決算、部門預決算及“三公”經費預決算,不斷擴大公開範圍、細化公開內容;建立宿遷市級預決算公開平臺,實行統一公開,集中發佈,充分保障人民群眾的知情權、監督權。完善財政“大監督”機制。試行“財政巡查”制度,加強財政資金監管,檢查方式由“告知式”向“告知式與暗訪式”相結合轉變;開展全市財務管理大檢查,制定出臺7項財務管理制度,全面提升全市財務管理制度化、規範化水準;強化政府投資評審,完成227個項目審核,節約財政資金6.13億元。構建全過程預算績效管理模式。引入第三方仲介機構參與績效評價,構建“預算編制有目標,預算執行有監控,預算完成有評價,評價結果有反饋,反饋結果有應用”的全過程管理模式,先後對121個市級支出項目開展重點績效評價,涉及資金16.15億元,做到評價結果與預算安排無縫對接。深化財政“放管服”改革。率先在江蘇省開通市級政府統一公共支付平臺,成功試行學校收費電子化繳款。上線運行政府採購信息化管理系統及“網上商城”採購平臺,政府採購實現“人跑”向“數據跑”、傳統管理向信息化管理轉變。
始終把建設過硬財政隊伍作為推動發展、服務發展的重要舉措抓緊抓實,努力打造一支政治堅定、作風優良、業務精湛的財政幹部隊伍,為財政改革發展提供有力的組織保證。錘鍊堅定的政治品質。深入開展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三嚴三實”專題教育及“兩學一做”學習教育,認真查糾“四風”和不嚴不實問題,持之以恒抓好理想信念教育。深入開展落實“三項任務”、推進“兩聚一高”大討論、“旗幟鮮明講政治”專題教育等,不斷增強“四個意識”。打造一流的工作作風。紮實推進“黨員志願者幫扶貧困戶行動”“支部帶小組,黨員手拉手”活動,貫徹落實宿遷市委市政府“三進三幫”決策部署,引導財政幹部主動走進農村、常態幫扶貧困戶,在扶貧濟困中接地氣,幫企業化解發展難題、為農戶排憂解難。政行風建設年年先進,扶貧幫辦樣樣領先。培養過硬的業務能力。採取上挂下派方式,選派年輕幹部到江蘇省財政廳、區財政、幫扶村挂職鍛鍊,增強駕馭複雜局面的能力。舉辦路演、企業義診、PPP招商推介會等重大活動,增強財政幹部服務發展本領。常態舉辦財政大講堂,全員走上講臺交流業務;ppp模式推廣運用、社保基金增值探索等多項工作經驗做法被財政部特供信息採用推廣,省內外多地前來學習考察。
勇立潮頭促發展,策馬揚鞭邁新程。宿遷市財政將深入貫徹中央和江蘇省、宿遷市委決策部署,凝心聚力、創新實幹,宿遷力推進“兩聚一高”、落實“三項任務”,以更加有力的舉措支持“江蘇生態大公園”建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