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讓數據多跑路 讓群眾少跑腿 江蘇擦亮“不見面審批”品牌
國務院第四次大督查近日對江蘇“不見面審批(服務)”改革予以表揚。督查期間開展的營商環境3項重要指標調查中,江蘇名列第一。江蘇的“放管服”改革舉措也得到國務院領導的充分肯定。
轉變政府職能,深化簡政放權,創新監管方式,增強政府公信力和執行力,建設人民滿意的服務型政府。江蘇省委、省政府堅持把“放管服”作為轉變政府職能的“先手棋”,把“不見面審批(服務)”作為改革的重要抓手,讓數據多跑路,讓群眾少跑腿。
“不見面”辦成事,贏得百姓點讚
10月17日,家住鎮江新區的朱美琴親身體驗到“不見面”的便利。她通過江蘇省政務服務網登錄到鎮江e辦事平臺,按網上提示上傳執業藥師註冊申請表等7項材料。短短9分鐘,工作人員便完成從後臺受理到審核電子材料,再到列印執業藥師註冊證的許可流程。第二天,朱美琴收到通過EMS江蘇政務專遞寄出的執業藥師註冊證後不由感嘆:真是太方便了!
目前,鎮江市食藥監局“不見面”審批事項佔全部審批事項的97%以上,各審批事項總體辦理時限較法定時限壓縮60%以上。
近年來,江蘇省以“網上辦、集中批、聯合審、區域評、代辦制、不見面”為指南,加快行政審批制度改革步伐,把 “不見面”作為原則,“見面”成為例外。
推進“不見面審批(服務)”,首先要明確哪些事項可以“不見面”。2017年7月13日,江蘇首批11458項“不見面審批(服務)”事項清單在江蘇政務服務網公佈,覆蓋教育醫療、農業生産、企業登記、稅費徵收等與群眾和企業生活、生産密切相關領域,相關審批(服務)事項均可通過網上申請審批、快遞收寄服務輕鬆快速辦結。
目前,江蘇省正抓緊出臺第二批省級“不再審批”事項清單,修訂完善《責任清單》,重拳治理規範涉企收費項目,堅決斬斷“向企業亂伸的手”,讓企業和群眾辦事能不見面儘量不見面。
多方聯動,打造服務品牌
網上辦是“不見面”的前提。6月28日,江蘇政務服務網上線,創造全國“四個第一”:
第一個按國家“互聯網+政務服務”技術建設標準建成的政務服務網;第一個實現政府權力清單“三級四同”全覆蓋的政務服務網;第一個開設綜合旗艦店的政務服務網;第一個開展審批服務、公共資源交易、12345熱線同網服務的政務服務網,實現網上服務平臺與實體服務大廳融合發展,並支持統一身份認證和網上支付。江蘇12345在線功能不斷拓展,EMS寄遞服務實現省市縣三級政務服務中心全覆蓋。按“應上盡上、全程在線”的要求,10月底前江蘇省將完成80%以上政務服務事項在線辦理。
“不見面審批”得以全面順利實施,部門間協同配合至關重要。6月上旬,江蘇省政府辦公廳印發《關於全省推進不見面審批(服務)改革實施方案》,“不見面審批”幾乎涉及江蘇全省所有職能部門,江蘇省編辦負責加快推進改革日常工作,江蘇省發改委牽頭項目投資在線審批的改革優化,江蘇省工商局牽頭推進工商登記全程電子證照,江蘇省質檢局負責“不見面審批”事項的標準化……企業投資項目多評合一、施工圖多圖聯審、不動産登記一窗受理等配套機制也在江蘇全省推開。
政務信息數據共享的步伐加快。2018年6月底前建成江蘇全省大數據共享交換平臺,形成統一的政務信息共享交換渠道,並實現與國家平臺對接。推動信息資源跨地區、跨層級、跨部門共享,2017年底前,依託大數據管理中心,建成政府數據統一開放平臺。
如今,“不見面審批”辦事作為一項普遍性制度安排,成為江蘇釋放市場活力、優化營商環境的品牌和亮點。
事中事後監管,加快“不見面”落地生效
“江蘇借助大數據和互聯網+政務服務,讓數據多跑路,推行不見面審批制度改革,貫徹中央的行政體制改革精神。”國家信息化專家諮詢委員會委員、國家行政學院教授汪玉凱説,“不見面”讓百姓少跑腿,也杜絕當面審批可能産生的尋租、腐敗現象。“不見面”是個標簽,提出政府工作的一個目標,即通過信息化、現代技術提高辦事效率,砍掉不必要的審批環節。
事前審批簡化,事中事後監管責任更大。江蘇省按“誰審批、誰負責”“誰主管、誰監管”“誰行權、誰擔責”原則,加強事前事中事後全過程監管,確保“不見面審批(服務)”改革舉措落地生效。各市縣政府和省各有關部門主要負責人承擔改革的領導責任,加強統籌協調,對一些難度大的改革親自推動,對重大問題敢於拍板。
鼓勵基層創新。在法律法規許可的條件下,只要有利於就業創業、有利於為市場主體減負、有利於促進社會投資、有利於改善營商環境、有利於增進群眾福祉,都可大膽探索、勇於創新。
加快建設覆蓋江蘇全省的信用信息平臺,完善失信聯合懲戒機制,讓“守信者一路綠燈、失信者處處受限”。統籌利用執法資源,推動重心下移、關口前移,江蘇省推廣南京棲霞區網格化管理和江陰徐霞客鎮鄉村治理“一張網”經驗做法,形成有效監管的合力。運用大數據、雲計算、物聯網等,推動監管更加精準有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