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揭開3.8億年前樹木生長之謎 南京學者科研成果在美科學院院報發表
距今3.8億年前,世界上第一片森林出現,沒有花,只有參天大樹和灌木叢,這些樹木是如何長成的?中科院南京地質古生物研究所專家經過5年研究,終於揭開謎底。這項研究成果于10月24日在線發表在美國科學院院報上。
出現在中泥盆世晚期(距今約3.8億年)的枝蕨類植物,是迄今發現最早的大型樹木。前人的研究表明,枝蕨類植物可長到4—5米高。但它們內部結構怎樣、如何實現加粗生長,仍是未解之謎。
由中科院南京地質古生物研究所研究員徐洪河等組成的科研團隊,聯合英國Cardiff大學及美國紐約州的學者,深入研究新疆塔城地區晚泥盆世硅化保存的枝蕨類化石,取得理論性研究突破。
“新疆硅化保存的枝蕨類植物最大直徑達70釐米,我們把標本切片,可以看到上面有很多黑點,它們都是莖維管束。這些莖維管束交錯排列,構成雙環狀的圓柱形維管束群,它們佈滿了根部。這些維管束均具有生長輪(年輪)。”徐洪河介紹,枝蕨類植物要不斷生長,變高變粗,關鍵在莖維管束。這些莖維管束可不斷分裂重組,越變越多,使得樹木也不斷變高變粗。徐洪河介紹,枝蕨類植物是構成最早森林的一類獨特植物類型,它們已完全滅絕,內部結構和生長機理,在現生樹木中已無法看到。不過,通過研究發現,枝蕨類植物的加粗生長方式,與現代植物中的某些單子葉植物有一定相似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