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文化”的概念正在被重新定義 美國人眼中的“文化體驗”
什麼算是“文化體驗”?參觀美術館?看場歌劇?還是到公園遊玩,抑或街頭買份小吃?近日發佈的《2017年度美國文化追蹤報告》顯示的調查結果頗令人驚訝:在許多美國人看來,逛公園或者在街頭餐車買份快餐都屬於文化體驗,參觀美術館卻不是。
這項調查表明,美國人心目中的“文化”概念正趨向多樣化。美術館參觀者中,37%的人沒有把美術和設計類博物館當成文化。與此同時,54%的受訪者把公共空間和街頭藝術定義為文化。另有51%的人把“飲食體驗”視為文化,而認為在歌劇院度過一晚算文化體驗的人只佔48%。
發佈這一報告的美國文化戰略、設計和行銷公司LaPlaca Cohen總經理瑪吉·哈特尼克認為,與其説這意味著文化不復存在或正在某種程度上消失,毋寧説文化需要以新的方式,自下而上地重新進行定義。
那麼,美國人理想的文化活動具有什麼樣的特性呢?報告發現,28%的美國人表示他們理想中的文化活動是活躍的;另有24%的人則給出相反的意見,認為理想的文化活動是讓人冷靜的。還有24%的人選擇了“令人沉思”和“社會性”。對此,報告分析説,當今的世界,文化受眾屬於“雜食動物”,他們希望得到各種休閒選擇和體驗。
美國人為什麼參與文化活動?調查報告發現,絕大多數美國人是為了休閒和放鬆。對此,哈特尼克認為,這並不意味著博物館失去了教育功能。在現代社會,人們往往有強烈的焦慮感。文化提供了把人與人相互聯繫起來的機會,使人們擺脫焦慮,尋找放鬆。
調查報告還發現,美國人對文化機構的“忠誠度”不高。受訪者中,58%的人會是某家餐館或酒吧的常客,但在2017年,僅22%的人成為某家視覺藝術機構的會員,相較2011年時降低5個百分點。此外,受訪者中只有18%的人向文化機構捐款,而為兒童福利、動物保護和人道主義救援行動捐款者佔比分別為42%、32%和28%。
報告認為,這種現象令人不安,並可能造成負面循環:向藝術機構捐贈的普通人越少,藝術機構的生存就越仰賴於富有的捐贈者和精英,從而更加迎合他們的品位。這可能導致藝術機構更加小眾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