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7月,“十二五”時期國內最大的內河水運工程——長江南京以下12.5米深水航道二期工程整治建築物工程五個標段已按建設內容和標準建成,具備交工驗收條件。明年貫通後,長江南京以下航段全程滿足5萬噸級集裝箱船雙向通航、5萬噸級其它海輪減載雙向通航,兼顧10萬噸級散貨船減載通航,沿線江港變海港!
江蘇東鄰黃海、內據長江、歷史悠久的京杭大運河穿流而過,黨的十八大以來,江蘇省交通運輸系統充分利用自然優勢,搶抓機遇,堅持航道、港口、海事三位一體發展,積極打造黃金水道,使水路交通更廣、更優、更暢。
達海連江成網,航道主網絡建成
江蘇共有長江岸線1167公里,海岸線約1040公里、內河航道總里程達2.4萬公里。五年來,累計完成航道基礎設施建設投資284.36億元,新增四級以上幹線航道里程700多公里,建成船閘16座。先後建成連申線東臺至長江段、鹽河以及連雲港港、大豐港、太倉港疏港航道等一批重大項目,實現三級以上航道通達所有省轄市,四級以上航道通達74%以上的縣(市)。在江蘇省初步形成了“東部達海、中部連江、蘇南成網”的高等級航道網主網絡。
與此同時,通江航道建設也在加速推進,12個內河通江航道中已有蘇南運河、蘇北運河、連申線、楊林塘、錫澄運河、建口線等6個建成達標,秦淮河、通揚線、芒稻河、申張線等4個航道建設正在實施。這些通江航道將長江黃金水道與沿江8市的內河港區和經濟節點有效銜接,拓展了長江黃金水道對經濟腹地的輻射範圍。
隨著航道網主網絡的織密度提高,水運綜合效益也日益凸顯。江蘇省累計完成的水路貨物運輸量、週轉量分別佔同期江蘇省社會運輸總量的1/3和近3/4。2016年全省完成水路貨運量7.75億噸、水路貨物週轉量4750億噸公里,分別佔江蘇省綜合運輸總量的38%、66%,佔比居全國前列,明顯快於同期GDP增速和公路運輸增速。水運在江蘇綜合運輸中一直佔據著半壁江山,江蘇省煤炭消耗量的六成、礦建材料的八成是由水運完成的,顯著降低了江蘇綜合物流成本。
截至2016年底,江蘇省共擁有四級以上高等級航道3042公里,使各類內河運輸船舶航行速度提高了近30%。其中,蘇北運河繁忙船閘的船舶過閘時間由以往的三四天減少至目前的5小時左右。在33個船閘開通運行內河船舶智慧過閘系統,在京杭運河及沿江口門船閘全面推廣“一站式”服務,加快內河水上服務區建設,建成並投入運行19個水上服務區,實現了航道發展的成果讓廣大船民共享。
“十三五”期間,江蘇將繼續加快水運基礎設施建設,傾力打造千噸級幹線航道網,規劃整治高等級航道里程400公里,建成船閘5座,完成投資200億元,省幹線航道網規劃里程達標率達到75%,千噸級航道縣級節點覆蓋率達到80%。到2020年,“兩縱四橫”幹線航道網基本形成,長江南京以下12.5米深水航道全面貫通,5萬噸級海輪從長江口可直達南京港,通江達標航道由6條增加到8條,通海(港)達標航道由2條增加到4條,實現更高層次、更高水準的江海聯運、江海直達運輸。
港口跨越轉型升級,釋放巨大能量
5月22日,江蘇省港口集團有限公司正式掛牌,標誌著江蘇港口一體化改革進入“深水區”。通過整合省內各大沿江沿海港口資源,建設長江南京以下江海聯運港區、連雲港區域性國際樞紐港、南京長江區域性航運物流中心和太倉集裝箱幹線港,實現江蘇由港口大省向港口強省的跨越。
黨的十八大以來,是江蘇沿海地區發展規劃、“一帶一路”倡議、長江經濟帶等國家戰略疊加實施的時期,也是江蘇港口建設投資規模最大、功能提升最快、發展成效最好、地位提升最為顯著的“黃金五年”。截至2016年底,江蘇省港口萬噸級以上泊位480個,5萬噸級以上泊位218個,綜合通過能力達19.4億噸,其中集裝箱能力1452萬標箱。江蘇省港口貨物吞吐量達24.1億噸。
江蘇省委、省政府和交通運輸部領導多次親臨江蘇港口視察,為江蘇省港口轉型發展提供新的歷史發展機遇。江蘇大力推行政府引導、市場主導、企業為主體的港口建設與發展模式,極大釋放了港口開發建設的活力。同時,探索重大港口項目“PPP”投融資模式,並在徐州港邳州港區碼頭搬遷工程上進行嘗試。推行簡政放權改革,將7項工作職能下放到港口所在地管理部門。江蘇省港口投資、開發、運營 “一盤棋”格局加快形成,港口改革事業取得重大進展。
五年來,沿海洋口、贛榆、射陽、徐圩、濱海等新港區相繼實現開港運行,沿江建成南京龍潭四期、鎮江大港四期、蘇州太倉華能煤炭碼頭等一批大型專業化碼頭,內河建成了徐州順堤河一期、無錫胡埭作業區、連雲港中雲臺一期等為代表的規模化作業區,連雲港港30萬噸級航道一期工程、長江南京以下12.5米深水航道一期工程等一批重大戰略性工程項目的建設,為江蘇省港口跨越轉型提供了堅實保障。江蘇省累計完成港口貨物吞吐量104.8億噸、集裝箱吞吐量7771萬標箱。
監管效能提升,主動服務經濟社會發展
黨的十八大以來,江蘇地方海事系統以五大發展理念為指引,以忠實履職為第一要務,以改革創新求突破,聚力智慧海事、平安海事、綠色船舶等六項行動,促進海事轉型升級,積極支撐和保障現代綜合交通運輸體系建設,主動融入經濟社會發展,各項監管服務工作紮實推進,管理體系機制逐步完善,工作業績成效逐步顯現。
江蘇地方海事系統加大撤渡建橋和自然撤渡力度,積極爭取並落實惠民政策,五年來,江蘇省渡口總數由703道減少到351道,切實消除渡運安全隱患。推進渡口視頻監控建設,在全省重點渡口建設49道視頻監控終端,實施了立案查辦制。積極開展“救生衣行動”,購置了17500隻個人救生浮具免費發放給所有渡船。建立和健全學生渡口安全管理機制。推進“學生舒心、家長放心、學校安心”的“三心渡口”工程建設,建立了“江蘇省學生渡口護學工作機制”。強化主體責任落實,建立起“政府主管、渡工負責、學校組織、海事監督”的聯動安全運行保障機制。
2016年以來,江蘇省地方海事系統深化執法模式改革實施方案,確立“1+N”扁平化海事執法模式改革目標並啟動區域試點探索工作。確立“全面感知、廣泛互聯、深度融合、智慧應用、安全可靠、機制完善”的智慧海事建設總體架構,按照“平臺上移、應用下沉”的原則,完善海事中心數據庫,統一數據標準,促進數據共享,強化數據應用。與此同時,免費為船民安裝2萬台船舶身份識別及軌跡感測器船載終端(VITS系統),為全系統船舶感知平臺建設奠定良好基礎。
江蘇地方海事主動服務國家“南水北調”重點工程,開展南水北調東線京杭運河蘇北段清潔船舶示範工程;完成“G20”杭州峰會、上海亞信會、南京青奧會、國家公祭日等重大活動的水上安保任務;蘇南特大洪汛期間,蘇南運河沿線地方海事部門管控疏導船舶3800余艘,實現了特大洪汛期間零事故、零堵檔。
蓬勃發展的江蘇水運事業,正承載著江蘇人民的期盼,續寫水運大發展的美好詩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