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落實河長制 推進河長治 加快建設宜居宜業的生態文旅水城——淮安總河長話治水

白馬湖生態保護工程

古淮河國家級水利風景區

裏運河文化長廊
奔騰不息的江河湖泊猶如地球血脈,滋養著人類,孕育了燦爛的人類文明,是我們生命之體賴以依附的物質家園,也是我們精神之魂賴以寄託的文化根基。保護江河湖泊,地球上的萬物才能各得其所,我們的家園才會更加美麗富饒,人類的文明才會得以繼續向前發展。去年,中央從可持續發展的戰略高度,針對當前我國水資源短缺、水生態損害、水環境污染問題突出,一些河湖健康生命受到嚴重威脅等實際情況,作出全面推行河長制的重大決策部署,為各地維護江河湖泊健康生命、實現功能永續利用提供了有力制度保障。
淮安境內四河穿城、五湖鑲嵌,水域面積佔市域面積1/4,被稱為一座“漂浮在水面上的城市”。為呵護好水資源、塑造好水特色,淮安早在2009年就開始探索推行河長制,著力加強河湖建設、保護和治理,取得了積極成效。頒布實施了地方性法規《古淮河保護條例》,白馬湖保護與開發工程成為“國家湖泊生態修復樣板”,12個飲用水源地水質常年達Ⅲ類水及以上,首創“五位一體”小型水利工程管理體制改革模式並在全國推廣,營造了“水暢、水活、水清、水景”的生態水城特色。但我們也看到,全市目前侵佔河道、圍墾湖泊、超標排污、非法採砂等問題尚未徹底根治,水資源水環境的約束日益趨緊,水污染防治和水生態保護的壓力不斷加大,這客觀上要求淮安必須進一步加強水資源保護。特別是當前,大運河文化帶、江淮生態經濟區等重大戰略在淮安疊加實施,淮安作為大運河、淮河交匯點,地位特殊、責任重大,理應在落實河長制、推進水生態文明建設上有更大作為。我們將緊扣“生態優先、綠色發展”要求和“生態文旅水城”特色,認真落實中央和省委、省政府河長制部署要求,進一步加大河湖治理力度,堅決保護水資源,嚴格防治水污染,不斷改善水環境,積極修復水生態,著力放大水優勢,為推動淮安綠色發展提供水安全保障。
——抓住關鍵少數,實現河長專治。習近平總書記多次強調各級領導班子、領導幹部“關鍵少數”的重要作用,特別指出黨政主要負責同志是抓改革的關鍵,不僅要親自抓、帶頭幹,還要挑最重的擔子、啃最硬的骨頭。中央和省委、省政府明確推行河長制,不是實行“冠名制”,而是建立“責任制”。落實好河長制,就是要抓住“關鍵少數”,推動各級黨政主要領導切實扛起河長這份沉甸甸的政治責任、歷史重任。為把河長制落到實處,淮安市全面實行黨政領導特別是主要領導負責制,堅持把河長作為河流保護與管理的第一責任人,明確由市委書記、市長任全市總河長,市委常委、市政府副市長任流域性河道省管湖泊、區域性和城市重要河道河長,各縣(區)、鄉鎮、村黨政負責同志擔任屬地河道河長,形成了黨政主要領導親自挂帥、其他領導共同負責的責任體系。下一步,淮安市將層層立下軍令狀,創新出臺同級河長向總河長述職制度,推動各級河長重點工作親自部署、重大方案親自把關、關鍵環節親自協調、落實情況親自督導,確保每一名河長都做到守河有責、守河擔責、守河盡責。
——突出問題導向,實現精準整治。問題導向是馬克思主義世界觀和方法論的重要體現,是黨的優良傳統和寶貴經驗。每條河流都有各自的狀況和特點,問題産生的原因、治理的途徑也各不相同,必須把問題導向作為管水、治水、護水的出發點和落腳點,因地制宜、因河制宜,對症下藥、精準發力。淮安市將建立定期巡查制度,推動各級河長經常性深入所負責的河道、湖泊、水庫一線,實地開展調研巡查,在河岸邊做足功課,在湖堤上下實功夫,及時發現問題,找出癥結所在。針對巡查中發現的問題,列出整改清單,明確任務書、排出時間表、制定路線圖,並建立銷號制度,整改一件、銷號一件,確保問題得到及時有效整改。河湖之病表現在水裏,根子在岸上,淮安市將強化源頭治理,堅持水岸同治,嚴格按照水資源管理要求,全面清理排污口、污染源,加大河湖源頭區、水源涵養區、生態敏感區保護力度,不斷完善涉河建設項目管理、水域和岸線保護、河湖採砂管理、水域佔用補償和岸線有償使用等制度,尤其是突出重污染、高耗能企業的整治提升,加強綜合防治力度,嚴格治理工礦企業污染、城鎮生活污染、農業面源污染,不斷改善水環境品質,努力實現河湖環境整潔優美、水清岸綠。
——注重建章立制,實現標本兼治。推進河長制是針對當下問題、著眼長遠大計的決策部署,必須從制度上著力,在機制上做好文章,做到“以制促治”。淮安市將牢固樹立依法治水理念,進一步完善行政執法與刑事司法銜接機制,強化河湖日常監管巡查制度,積極開展綜合執法,嚴厲打擊涉河涉湖違法行為,以“法治利劍”推進河長制有力有序實施。建立健全河長制督導檢查,嚴格按照時間節點、工作要求和目標任務指導和督促各級各部門抓好任務落實,加大督辦力度,強化跟蹤問效,確保各項工作有序推進、按時保質完成。把河長制納入最嚴格水資源管理制度考核和水污染防治行動計劃考核,並根據不同河湖存在的主要問題,實行差異化績效評價考核,縣級及以上河長負責對相應河湖下一級河長進行考核,考核結果作為地方黨政領導幹部綜合考核評價的重要依據。嚴格實行生態環境損害責任終身追究制度,對因工作不力或責任不落實造成生態環境損害以及破壞水生態環境等行為,堅決追責,嚴肅問責,防止形成破窗效應。
——堅持群策群力,實現全員共治。河湖管理保護是一項複雜的系統工程,涉及上下游、左右岸、干支流、不同行政區域和行業,既要一段一長、分段負責,又要統籌推進、整體協作,實行聯防聯控。我們將堅持規劃引領,從全域角度科學編制河湖流域相關規劃,並依據流域片區特點特色,分類制定河湖管理保護實施方案,確保一個河湖一個實施方案,為河湖治理提供堅實支撐。充實完善河長結構體系,定期組織召開河長制工作會議,擬定和審議河長制重大措施,協調解決推行河長制工作中的重大問題。各級各有關部門加強溝通聯繫,密切協調配合,形成上下協調、左右銜接、齊抓共管的河湖管理保護新局面。治好水環境離不開群眾的廣泛參與,淮安市將大力抓好宣傳發動,加大河湖科普宣傳力度,積極營造全社會關愛河湖、珍惜河湖、保護河湖的良好風尚,讓河湖管理保護意識深入人心,成為社會公眾的自覺行動;同時,通過河湖管理保護信息發佈平臺、河長公示牌、社會媒體、社會監督員等多種方式,主動接受社會和公眾監督,充分調動群眾參與河湖治理的積極性主動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