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宿遷交通: 勇做“強富美高”全面小康新宿遷的“先鋒”
這些年,宿遷交通始終圍繞宿遷市委、市政府的戰略部署,敢於擔當,主動作為,成績可圈可點:連續13年被宿遷市委、市政府評為全市目標管理考核先進單位,連續5年蟬聯“網友眼中十佳給力部門”,相繼獲得“江蘇省文明單位”“全國交通運輸行業文明單位”等榮譽稱號。可在局黨委書記、局長沈學標眼中,這些成績只代表過去,當前及今後一段時間,交通人將更加主動適應新形勢、新任務,加快推進綜合交通運輸體系建設,全力提升交通服務經濟社會水準,勇做建設“強富美高”全面小康新宿遷的“先鋒”。
聚力綜合交通,力推“四海戰略”快步實施
徐宿淮鹽鐵路項目宿遷段徵地拆遷已基本完成,施工墩身1544個,佔總量的70%,箱梁預製640片,現已架設超過50%。宿揚高速公路宿遷段工程已全部完成,具備通車條件。運河宿遷港5個泊位已經進入試運行階段。合宿新鐵路已納入國家及江蘇省鐵路網規劃的“十三五”建設項目;宿連航道項目列入江蘇省幹線航道網,工可通過江蘇省發改委審查。通用機場可研報告、航行服務分析報告初稿均已編制完成。
2017年以來,一系列鑄建現代綜合交通運輸體系的重大項目正在宿遷大地上如火如荼地推進。而每一個項目的實施和推進,都牽引宿遷“四海戰略”目標向前邁進。
早在2014年,宿遷市委、市政府便提出大力實施“四海”戰略——心向大海、接軌上海、融入沿海、聯江通海。而這一戰略實施的底氣,是基於宿遷近年來跨越發展的大交通。僅“十二五”,宿遷市累計完成交通基礎設施建設投資162.6億元,約為“十一五”的1.8倍,一張水陸縱橫、四通八達的現代綜合交通運輸網絡已初步形成。
面對成績,宿遷交通人從不滿足,他們又瞅準“十三五”這個交通發展的黃金期,積極對接“一帶一路”倡議,搶抓沿海開發、南京1.5小時高鐵交通圈建設機遇,著力補齊補強鐵路、水運短板,加快推進影響宿遷長遠發展的重大交通項目。目前,“連宿高速公路”“合宿新鐵路”“宿連航道”等十多個事關宿遷市經濟社會發展的重點交通基礎設施項目均列入國家和江蘇省交通“十三五”發展規劃。
聚焦民生幸福,力促城鄉一體快速推進
推進農村公路提檔升級,加大公交投入,加快公交場站基礎設施建設,推進換乘體系和公交“微樞紐”建設;積極推進城鄉客運市場化改革,穩妥推動農村客運班線公司化改造和毗鄰地區城鄉客運資源整合;探索“交通運輸+特色産業”等扶貧新模式,實現重要景區、産業園區三級及以上公路覆蓋率100%;建設“幸福小康路”,全面完成規劃保留村莊均有雙車道四級及以上公路通達;三大片區農村公路提檔升級工程快速推進。
在宿遷城鄉,交通人服務民生動作不斷。這也是交通人近年來持之以恒奮鬥的出發點和落腳點。
經過多年努力,宿遷客運服務網絡覆蓋12個省(市),客運線路日均發班次達5213個,同比增長23%。萬人擁有公共汽車近18標臺,居江蘇省中位。大力推進城鄉班線公司化改造力度,實現104個鄉鎮鎮村公交全覆蓋。在江蘇省城鄉客運一體化考核評價中達到4A級,位於蘇中蘇北前列。改造農村公路隱患路段550公里。圍繞“一村一品一店”工程,完善農村物流網絡佈局。宿遷市1189個行政村實現“一村一店”或“一村多店”,基本形成市、縣、鄉三級農村電商物流配送體系。宿遷市村郵站數量達到898個,基本實現“村村建站、戶戶通郵”的目標。快遞市場發展迅猛,宿遷市快遞業務量完成1.11億件,位居江蘇省第7位。
“圍繞增進民生幸福這一根本目的,更加注重公平與普惠,統籌城鄉交通運輸發展,積極探索智慧交通發展模式,努力建設人民滿意交通。”沈學標説,為此,交通部門還先後開發了“宿遷掌上公交” APP軟體及微信公眾號“宿遷交通”,可隨時查詢公交、汽車票務等,方便市民出行,目前站線搜索查詢量總計約1600萬次。市民卡、江蘇全省公交一卡通投入使用,基本實現宿遷市所有鄉鎮聯網售票的全覆蓋。利用無線通信、衛星定位、地理信息系統等技術,實現公路養護管理的信息化、協同化。無人機技術在交通應急處置、超限治理等領域內得到推廣應用。
著眼生態綠色,助力“江蘇大公園”建得更美
江蘇省首艘LNG動力系統整體更新船舶“蘇宿貨1588”改造工程建設;開展公交優先示範城市建設,到“十三五”末,公交站點500米覆蓋率達到95%以上、公交出行分擔率達到26%以上;加快新能源船舶産業園規劃建設;深化與公安等部門聯動,建立聯合治超行動長效機制。
生態是宿遷的生命,綠色是宿遷的底色。2017年以來,圍繞把宿遷建成“江蘇的大公園”的目標,宿遷交通人正在貢獻自己的一份力量。
其實,建設綠色、生態交通,交通人從未停下腳步。就在過去五年,宿遷實施公路再生等環保技術14個,累計清除公路違法堆積8萬立方米、清除攤點4626個、清除非標7082塊、清除路面污染4萬平方米、拆除違法架(埋)設管(桿)線1.46萬米。創建了11家江蘇省綠色汽修示範企業,累計拆解船舶563艘,做好船舶生活污水防污改造工作,宿遷市共申請並完成改造296艘,進度位居江蘇省前列。積極推進港口岸電建設,宿遷市25家港口碼頭建設完成充電樁56個。
“圍繞生態立市發展戰略,積極推進綠色交通建設,深度挖掘和利用交通廊道資源,探索生態優先、綠色發展的新路子。從發展路徑、發展保障、發展標準等方面構建符合生態經濟的交通運輸發展模式。”在年初的宿遷市交通運輸工作會議上,沈學標提出了當前及今後交通發展的思路。
著力平安法治,擦亮交通品牌形象
2017年以來,宿遷交通聯同公安、安監召開聯席會議,約談24家危化品運輸企業,深入落實企業主體責任;專項治理檢查船舶超載、船舶配員、船舶標誌標牌,共檢查船舶2696艘,處罰嚴重超載行為122例;建立聯合治超行動長效機制,堅持日常超限治理與夜間專項檢查並重,嚴厲打擊違法超限超載行為;汛期實行24小時值班制度,重點抓好汛期國省幹線公路橋梁保暢工作。
平安,宿遷交通人堅持不懈的努力。
平安,不只是路、車、船。安全,更要保證人的平安。圍繞加快構建宿遷綜合交通運輸體系這個中心,以“深入貫徹落實黨委主體責任、全面深入開展“兩學一做”學習教育、健全完善黨建工作制度體系”為“三個重點”,著力抓好“組織建設、隊伍建設、文化建設”這“三項建設”,不斷加強宿遷市交通運輸系統黨風廉政建設和反腐敗工作。用沈學標的話説,要實現“十三五”宏偉藍圖和目標,要想宿遷交通品牌更響、形象更高,需要交通人更具有責任意識、擔當精神、奉獻品質。堅持先行發展不鬆懈,咬定目標不動搖,擼起袖子加油幹,努力為建設“強富美高”全面小康新宿遷作出新的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