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我省啟動生態河湖行動計劃,全面推行河長制 ——一龍當先, 破解“九龍治水”難題
加快重點水利和農村水利建設、加快水生態環境工程建設、加快水利改革創新……昨天召開的全省冬春水利建設會議上傳出消息,2018年江蘇省初步安排水利基本建設投資125億元,主要用於重大項目、區域治理、災後水利建設;安排農村水利工程建設投資106億元,主要用於夯實農田水利基礎、發展高效節水灌溉、推進政府實事工程。
江蘇省河長體系基本建成、農村水利工程全面實施、生態河湖行動計劃制定出臺,水韻江蘇繼續努力做好水文章,讓美麗江蘇畫卷更添水的靈氣。
生態河湖新名片,打造清秀水世界
初冬清晨漫步駱馬湖畔,曉風吹皺湖面,映射出橙黃朝陽被拉長的身影,空氣中氤氳著水汽。作為宿遷市的母親湖,駱馬湖是市區重要水源地,更是南水北調“調蓄池”。一度猖獗的非法採砂,曾嚴重影響水質並對駱馬湖生態系統造成損害,對宿遷供水安全和南水北調調水安全構成威脅。
該市近年來聯合周邊城市加大執法力度,強化執法巡查,加強採砂船隻管理處置,打擊非法採砂活動取得明顯成效。目前,駱馬湖宿遷水域實現全面禁採,洪澤湖非法採砂也得到全面控制,“兩湖”生態顯著恢復,愈發顯得潔凈安寧,十多年不見的銀魚魚汛多次出現。
“當前,宿遷正努力建設‘江蘇生態大公園’,其中,生態是底色,水是生態之基,守住生態底線,推動綠色發展,首先要保護好水環境。”宿遷市委副書記、市長王天琦説。
讓生態河湖成為水韻江蘇新名片,江蘇省正將之強化為自覺行動。一個多月前,《江蘇省生態河湖行動計劃(2017~2020年)》正式印發。江蘇省水利廳廳長陳傑清醒認識到,出臺行動計劃只是邁出了第一步,“當前首要任務是抓好計劃的貫徹落實,各市縣要結合本地實際,細化具化今後三年治水目標任務。”根據《行動計劃》,到2020年我省將恢復水域面積100平方公里,全省萬元GDP用水量、萬元工業增加值用水量分別比2015年下降25%、20%,基本消除設區市及太湖流域縣(市)城市建成區黑臭水體,流域防洪達到50-100年一遇標準。
鄉村興産業旺,農田水利來幫忙
汽車駛入鹽城大豐區新豐鎮老墩村,一條條新修的防滲渠、一座座新建的灌溉泵站躍入眼簾。“過去這片地要用上灌溉水,得花上四個小時用柴油機從田塊西邊五豐河抽水,每個小時要燒掉六七塊錢的柴油不説,澆一塊地起碼得兩三個人,看機器、看水,一天24小時不能離,老百姓意見很大。”村支部書記柏松林説,新建的灌溉站及渠係配套設施保障了近3000畝農田灌溉的需要,水量計量設施更讓群眾對用水情況心中有數。
水利是現代農業的命脈,是美麗鄉村的根基。黨的十九大報告確定實施鄉村振興戰略,首要任務是産業興旺。為此,必須加強農田水利基本建設。圍繞推動現代農業建設邁上新臺階,江蘇省正以糧食生産功能區和重要農産品生産保護區為重點,以大中型灌區節水配套改造、小型農田水利、千億斤糧食産能等項目為抓手,科學編制方案,有效整合資源,整縣整鄉、集中連片建設“旱能灌、澇能排”的高標準農田。全省有效灌溉面積和旱澇保收農田面積佔耕地面積比重分別提高到90%、81%,農村河道輪浚機制基本建立,“五位一體”綜合管護覆蓋率達80%。
陳傑透露,明年江蘇省確保新增高效節水灌溉面積45萬畝以上。統籌灌區節水改造、小農水重點縣等項目,整縣整鄉、集中連片建設,新增有效灌溉面積55萬畝、旱澇保收田100萬畝、節水灌溉面積220萬畝。實施農村飲水安全鞏固提升工程,更新改造農村供水管網1萬公里。疏浚農村河道土方2.5億立方米以上。
河長挂帥又出征,“九龍”擰成一股繩
在揚州市聯誼路社區便民服務中心,“七里河整治大會戰情況彙報欄”內張貼著每天轄區整治進展和次日任務。今年夏天,揚州市委書記謝正義赴七里河開展大走訪,後來用三個“沒有”來概括:這條河沒有一段河水是乾淨的,沒有一段河岸是整潔的,沒有一段河道老百姓是沒有意見的。
他回應群眾要求整治七里河的呼聲:“從今天開始,我就是七里河的河長。”七里河整治大會戰啟動,由此推動該市創新打造出升級版“雙河長制”,在一些重點河段,由市、區領導與基層幹部一起擔任河長。
著眼“治水重清水”,江蘇省堅定治理污水決心,全面開展河湖污染治理,嚴格監測排污口,淘汰落後産能,加大黑臭河道整治力度,實現“一河一策”。建立河長制配套制度和河道日常巡查制度,破解“九龍治水”難題,形成部門聯合執法機制,嚴厲打擊水事違章行為,按照河長制考核辦法和標準,健全各級總河長牽頭、河長制辦公室具體組織、相關部門共同參加、第三方監測評估的績效考核體系,將考核結果作為地方黨政領導幹部綜合評價的重要依據。
各級河長既“挂帥”又“出征”,奮戰在治水第一線。記者從省河長辦了解到,江蘇省省市縣鄉四級河長制工作方案已全面出臺,四級河長辦全面組建,河長制配套制度體系全面形成,省市縣鄉村五級6萬多名河長履職全面展開,初步形成了“總河長全面負責、各級河長各負其職、相關部門協調推進”的河長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