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人人都是“民間河長” 蘇州震澤開啟“掌上治水”
11月22日下午,蘇州市吳江區震澤鎮“河長聯動管理平臺”正式上線,該鎮由此開啟“掌上治水”新模式。通過“今日震澤”微信公眾號進入平臺,不僅能夠記錄河長們的日常巡河軌跡,公眾號的七萬多用戶也能“隨手拍”,參與到河道治理中來。
震澤古鎮依水而建,因水而興,境內擁有217條河流和25個大小湖泊。曾經的粗放式發展,讓河湖受到不同程度污染。沒有一城碧水,哪像江南古鎮?震澤深入研究河長工作機制,會同軟體開發單位,用近半年時間開發出省內首創的“河長聯動管理平臺”。平臺分為手機端、後臺處理模組和數據分析展示平臺三個板塊,已成功試運行一週。
“朱家浜村斜塘河,存在水質異常,建議採樣分析。”11月17日14時許,斜塘河河長周根表在巡河時發現問題,打開手機,拍攝現場照片,並通過“河長聯動管理平臺”記錄下來。這是平臺的手機端,由“河長入口”和“公眾入口”組成。“河長入口”用於河長在巡河過程中的問題上報、資料收集等,提交問題時,系統會將河長所處的GPS點位同現場資料一同發送至後臺。通過“公眾入口”,老百姓也能向後臺發送自己看到的河道問題,發揮群眾監督力量,每個震澤人都成了“民間河長”。
周根表上傳巡河問題的同時,智慧震澤管理中心的工作人員輕點滑鼠,此條巡河信息實時顯示在大螢幕上。他巡河的時間、距離、運動軌跡,甚至沿途在哪停頓也看得清清楚楚。這是平臺的後臺處理模組,後臺模組能夠實時接收河長和公眾推送的各類信息,哪的河道有問題、問題處理情況一目了然,異常信息還將依託社會綜合治理聯動指揮中心,以工單形式分發和處置,實現迅速反應和解決。
建立在手機端和後臺模組基礎上的數據分析展示平臺,能對河長巡河過程中收集到的信息進行集中展示。“手機終端和後臺處理模組解決的是點上的問題,數據分析展示平臺則是從面上將水環境問題歸類處理,系統解決。”震澤鎮鎮長顧全舉例,在系統中輸入工業污染問題,立刻可以獲得所有數據,既便於“一攬子”統籌分析,又便於一河一策解決。
“河長的職責是認河、巡河、治河、護河,水環境綜合治理平臺相當於為每個河長建立起電子臺賬,不僅為河長制考核提供依據,更為河長與公眾建立起反映問題的‘直通車’。”震澤鎮黨委書記陳琦説,平臺的運行將使震澤治水長效機制進一步鞏固完善,實現“河長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