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紫金e評|【德美江蘇】用榜樣的力量引領社會道德新風尚
英國教育家塞修爾·斯邁爾斯在《品德的力量》一書中説:“一個國家的前途,不取決於它的國庫之殷實,不取決於它的城堡之堅固,也不取決於它的公共設施之華麗,而在於它的公民品格之高下。”國家的強大繁榮,社會的和諧穩定,良好公共秩序的建立和維護,不僅僅需要物質上的保障,更需要精神上的引領。當我們身邊令人感佩的事跡、讓人崇敬的精神、心中景仰的目標越來越多,社會就越會充滿正能量、人與人之間就越充滿信任、越讓人留戀和嚮往,這就是榜樣的力量。
榜樣的力量如同一面旗幟,釋放出無形的感染力,引導著人們為了共同理想努力奮鬥。執著于“國之所需,我之所向”的錢雲寶,面對碳纖維技術被國外封鎖,我國國防軍工重大項目遭受經濟和技術雙重打壓的困境,毅然投身國産碳纖維研發,十年累計投入46億元,為做強國産碳纖維産業作出貢獻。被譽為“永遠綻放的天山雪蓮”的王華響應黨的號召,遠赴祖國邊陲,支援新疆建設,因公殉職,將年輕的生命奉獻給了援疆事業……他們雖然從事著不同的職業,有著不同的經歷,但卻有著同樣的信仰、同樣的追求、同樣的忠誠,並用最真實的故事豎起了一面旗幟,告訴廣大群眾,忠誠、乾淨、擔當的黨員幹部是什麼樣的,最樸實、純粹的公僕本色是什麼樣的,最崇高、堅定、執著的信仰是什麼樣的,為廣大群眾奮力前行提供了源源不斷的精神力量。
榜樣的力量如同一把火炬,燃燒出光芒,照亮人們前行的路。好的榜樣,是最好的引導;好的楷模,是最好的説服。在當今社會,各種價值觀念不斷涌現,各種思想觀點相互碰撞,而越是價值觀多元多樣,就越需要有主流價值觀的引領,就越需要在眾聲喧嘩中發揮榜樣的力量。“希望老人”周火生20多年如一日,先後99次深入安徽金寨老區捐資助學,兌現自己“絕不讓一個烈士子女失學”的承諾。54年如一日,“把論文寫在大地上”的趙亞夫致力於農業科技成果研究、普及、轉化,把興農富民作為不懈追求,帶領數十萬老區農民實現了“小康夢”……事實上,榜樣就在我們身邊,他們沒有驚天動地的壯舉,不求轟轟烈烈的業績,持之以恒默默奉獻,在平凡中孕育了非凡。這種堅守和執著,是那樣的簡單而真實,那樣的平凡而偉大,卻最是打動人心、震撼靈魂。
榜樣的力量如同一面鏡子,照出自身的不足,引領全社會見賢思齊,向先進學習、向榜樣靠攏。全國精神文明建設表彰大會上,習近平總書記“挪椅子,扶老人,坐身邊”的一連串動作持續刷屏,透過鏡頭,人們看到了尊長敬賢的情懷。這不是簡單的“你請我讓”,而是一種直擊人心的精神力量。“動人以言者,其感不深;動人以行者,其應必速。”暖心感人的片刻自然在無限的網絡空間中形成了暖流,盪漾在無數網民的心田裏,積澱在我們奮發的事業中。88歲高齡的方敬老人,從上海華東師大退休後回到贛榆老家的小漁村,捐出200多萬元資助當地孩子上學,培養出140多位大學生,4位碩士,2位博士。通過方老的努力,村裏“上學不如上船,讀書不如賺錢”的老觀念沒有了,村風民風逐漸好轉……以榜樣為鏡,就能夠更好地向榜樣對標,提高文明素養,把江蘇的每一寸土地都培育成最好的文明“土壤”。
榜樣的力量如同一袋種子,把“美德”的“種子”撒進了人們心田,春風化雨、生根發芽。一個榜樣勝過書上二十條教誨。“貼心女兒”周長芝從事教育事業23年,擔任過4所中學的校長,為傳承母親大愛,辭去中學校長職務,全身心投入公益事業,四代人傾情奉獻,幾十年如一日大愛無疆,踐行了“多做好事多行善,善事當行孝先行”的好家訓。“磨刀老人”吳錦泉用一點一滴積攢起來的辛苦錢捐助他人,自己卻省吃儉用,家裏住的還是40年前蓋的3間平瓦房,沒有像樣的電器,衣服、鞋子都穿了很多年,有些已滿是補丁。他的感人事跡在社會産生廣泛影響,港閘區五星村成立“錦泉一元愛心社”,1000多戶農民先後捐款14.54萬餘元,幫助村中困難戶;南通市紅十字會創建“磨刀老人微公益基金”,共收到各界捐款200多萬元,用於幫助特困老人、貧困學子等;“磨刀老人”被註冊為江蘇省首個公益商標……如果説播撒一種思想收穫一種行為,播撒一種行為收穫一種習慣,那麼在人們心田播種真善美,我們收穫的必將是一個美麗的世界!
偉大時代呼喚偉大精神,崇高事業需要榜樣引領。實現偉大理想,沒有平坦的大道可走,進行具有許多新的歷史特點的偉大鬥爭,精神支撐是比物質保障更為強大的力量源泉。跨越復興路上的“雪山”“草地”,攻克前進道路上的“婁山關”“臘子口”,需要發揮榜樣的無窮力量,弘揚社會新風尚,引領我們繼續在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的路上砥礪奮進、堅定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