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大豐歌”譜寫鹽滬融合新交響 ——承載新使命, “飛地經濟”在騰飛
“我是上海人,來這裡10年了,能算半個大豐人吧?”11月18日,在上海紡織(集團)大豐紡織有限公司,常務副總經理樂玥笑言。上海紡織原為上海第十七棉紡總廠,2006年,集團把産業從上海轉移至大豐後,樂玥開始兩地奔波,“大豐生態環境美、優惠政策多、發展前景好,我來了就不想走。”
接軌上海,融入長三角,鹽城全面奏響與上海融合的“大豐歌”。
鹽城“菜籃子”直供滬上人家
19日,在第十五屆江蘇名特優農産品(上海)交易會上,有機黑豬肉、麻蝦醬、首烏粉、大閘蟹……鹽城200種名特優農産品深受上海市民青睞,25家龍頭企業、農業專業合作社、家庭農場等農業新型經營主體賺得盆盈缽滿。
“菜籃子”“米袋子”“肉盤子”“奶瓶子”,多年來,鹽城農副産品直供上海,僅大豐區境內的上海農場,耕地、林地、魚塘就達到33萬畝。2016年,這裡生産的優質糧食、生豬和蔬菜,供應量分別佔上海全市最低保有量的10%、40%和50%。
上世紀50年代初,迎來因戰爭而流離失所的6萬上海遊民,後來又來了8萬上海知青,大豐被稱為“北上海”。大豐區農委工作人員朱明貴説,農業是上海與鹽城兩地合作歷史最久、範圍最廣、關係最密切的領域。目前,設在上海的鹽城農産品直銷門店已有800多家。
不僅為滬上人家提供“廚房裏的美味”,鹽城還是上海市民休閒旅遊的熱門去處。2016年,鹽城全市接待上海遊客量762萬人次,其中大豐接待150萬人次。大豐還連續5年應邀參加上海國際旅遊節的花車巡遊,這對於一個縣區來説,並不多見。
“飛地”騰飛承載新使命
2007年,鹽城接軌上海、融入長三角工作全面啟動。2010年加入長三角城市經濟協調會以來,鹽城搶抓長三角區域一體化和江蘇沿海發展兩大國家戰略疊加的機遇,在經濟、社會等各方面接軌上海的步伐逐步加快。
産業轉移、經濟轉型、聯合發展、深度融合……曾經見證滬豐友情的“飛地”大豐,今天被賦予新使命。“貫穿南北、內聯外通”,大豐港與上海緊密融合,上海光明、上海紡織等滬上大型企業集團把大豐確定為自己的産業製造基地,上海電氣、上海亞明、迪賽諾醫藥、綠地集團等一批上海行業龍頭集聚鹽城,推動鹽滬産業合作走向縱深。目前,上海在鹽城投資落戶的企業超過450家,總投資達1700億元,海量的人流、物流、信息流在兩地間頻繁穿梭。
升級的遠不只是産業。每年,大豐組織600多名科級以上幹部到浦東幹部學院進行短期培訓;每月,上海專家學者應邀來豐為全區副科級以上幹部、優秀村黨組織書記代表授課;大豐選派機關幹部到上海的機關和企事業單位挂職鍛鍊,讓黨員幹部的思維、思想和思路接軌大上海,擁有更多世界眼光。
産業聯動譜寫融合新篇
上海在外省市設有的“飛地”達7個之多,而其中面積最大、聯繫最緊密、合作最廣泛的便是鹽城。2014年,上海市政府與江蘇省政府出臺共同發展滬蘇大豐産業聯動集聚區的意見。2015年,集聚區全面啟動建設。作為滬蘇兩地高層直接推動的省市合作園區,聯動集聚區是上海市唯一在市級層面與外地合作共建的開發區。
“原有2平方公里啟動區基本成型,今年又實施東拓工程。目前,110kv揚帆輸變電工程已開工建設,污水處理廠正在辦土地手續,中油中泰天然氣利用工程主體已竣工,兩條道路將於年內開工。”集聚區經濟發展局負責人説。
“大豐與上海地緣相近、人文相親,在産業對接、園區共建、民生保障等領域已展開全面合作。”鹽城市委常委、大豐區委書記王榮介紹。2017年6月,國家出臺《關於支持“飛地經濟”發展的指導意見》,加之時速350公里的鹽滬高鐵“十三五”末期將建成通車,鹽城到上海僅需50分鐘,將成為名副其實的上海“後花園”“衛星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