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紫金e評|【德美江蘇】讓道德旗幟飄揚在江蘇大地
一個國家昂揚前行,離不開強大的精神支撐;一個地區的蓬勃發展,離不開豐潤的道德滋養。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十九大報告中指出,“要提高人民思想覺悟、道德水準、文明素養,提高全社會文明程度。”
11月21日,“德美江蘇”——全國網絡媒體江蘇行活動正式啟動。推開新時代江蘇發展的大門,在筆墨下的這片土地,創新的活力時時在提升發展實力。跟著媒體的鏡頭去看一個個真實的場景,不難發現,正是蘊藏在江蘇兒女身上的道德力量匯流成河,滋養著這片熱情奔放的土地,成為江蘇發展的又一股支撐力量。
凡人善舉,如一盞盞璀璨的明燈,點亮千家萬戶,也照耀世人心靈。連雲港全國道德模範人物方敬教授,1991年從上海華東師範大學退休,隻身回到家鄉的小漁村助學扶困、教化鄉鄰。他傾盡200余萬積蓄成立“景清獎學金”,資助260名寒門學子踏入高等院校。難能可貴的是,方教授免費為鄉村老師、學生等開設書法培訓,這裡走出全國書協12位會員。他的情懷和品格讓人肅然起敬,也不斷向社會輸送道德能量。
道德如水,這甘甜之水流進了江南江北,也養育了一代代江蘇人。
一個地區讓人印象最深刻的,往往是生活在這裡的人,他們伸手時的溫暖和勇於擔當的社會責任,都能成為一道道亮麗的風景。今年9月,昆山市第一人民醫院脊柱外科主治醫師陳偉陳偉捐獻的“生命火種”,從江南小城一路奔向首都北京。骨髓捐獻,流淌在另一個人血液中的,不僅僅是“生命火種”,更是無私的仁愛與溫暖善良。“愛心相髓”,引著無數高貴的心靈向著這一方向前行,為江蘇增添更多鮮活的時代注解。
道德似火,這永不熄滅的火焰釋放出光和暖,也點燃了生命的希望。
善心善行,都是我們這個時代的道德底線,而每一個平凡人的道德水準,構築了整個社會的道德基石。今年夏天,無錫地鐵裏的一段視頻走紅網絡。一名小男孩跪在地鐵上,用紙巾一遍遍擦拭著地上的污漬,最後才把紙巾收攏到一起,將垃圾帶走。視頻在網上傳開後,網友把這個小乘客稱為地鐵裏的“清流”,他們這樣評論:“看到這樣的孩子,就像看到諾大房間的一束光,眩目、感動、欣慰……”現實生活中,這些隨手的小事,暖人暖心。
道德如燈,照亮了我們的昨天、今天和明天,樹起一個社會柔和而充滿張力的精神風貌。
年邁的老教授回到家鄉的這26年,原來連高中生都很少見的小漁村先後走出140余位大學生,讓人們改變“上學不如上船,讀書不如賺錢”的觀念;年輕的外科醫生,用一腔熱心和“生命的火種”給陌生人帶來生的希望;地鐵裏小男孩子的身影點燃人們內心的奉獻熱情。是這一代又一代人的接力,構建起江蘇道德風尚新高地;是許許多多像他們一樣的善行者,在溫與暖的相互傳遞中,奔騰出凝聚人心的力量。
每一個人的義舉善行,每一次的無私奉獻,都會在他人心中播撒下善的種子、激蕩起道德的漣漪。讓道德旗幟飄揚在江蘇大地,讓越來越多的道德燃燈者溫暖你我,用我們的道德力量為江蘇發展添磚加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