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東大教師將地下裝配式基坑技術在寧産業化 離校創業5年後向學校下訂單
最近,江蘇東合南岩土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李仁民積極地和東大自動控制專業的老師接洽,雙方準備在基坑支撐中應力補償控制上展開闔作。作為東大交通學院的一名老師,李仁民2012年出來創業,2016年公司成功登陸新三板,如今,他的公司已經反過來向學校下訂單了。
原創裝配式地下鋼結構技術在寧産業化
2001年,李仁民碩士畢業,直接留在東大當了一名老師,同時攻讀在職博士,專業是岩土工程。
“東大的産業化氛圍一直很好,除了國家基金支持的偏理論化縱向課題外,還有很多産業化的橫向課題。企業提出需求,老師們提出技術解決方案。”李仁民説,正是這段經歷,讓他沒有埋頭書海,而是直接和市場有了零距離接觸。
和企業密集的接觸中,李仁民發現,隨著地下空間發展的需要,作為臨時工程的基坑支護佔比越來越大,但産品非常同質化,5家設計院競標,可能拿出來的設計産品幾乎完全相同,都是傳統的鋼筋混凝土。該技術成熟而且相對安全,缺點是造價高、工期長、建築垃圾多。一個3萬平方米的地下3層基坑,造價需要8000萬元—1.2億元。
李仁民覺得,這其中大有商機。經過一年多研發,他開發了裝配式基坑支護技術,並申報了南京321人才計劃,在建鄴區成立了自己的新公司。
創業成功後反過來向學校下訂單
李仁民解釋説,傳統基坑工程四週圍護樁應用最多的是灌注樁(擋土)+水泥土樁(止水)和地下連續墻(同時擋土和止水)等,內支撐通常為鋼筋混凝土內支撐,立柱為灌注樁。等基坑的土挖完運走後,這些完成支護使命的鋼筋混凝土就成為建築垃圾,或廢棄地下或被敲碎扔掉;而他的公司研發的裝配式基坑支護技術就比較綠色,可循環使用,造價低,工期快,能有效減少渣土等造成的環境污染。
在此核心技術的基礎上,李仁民的公司進行産品升級,2017年銷售額預計超過6000萬元。
因為本身是東大的老師,李仁民也積極和東大對接合作,直接向學校下訂單。比如,和結構工程專業的老師合作,解決裝配式住宅的地下空間開發技術;和環境專業的老師合作,做地下污染岩土的修復等。
計劃聯合東大打造地下工程創新平臺
李仁民説,南京的創業服務很到位,創業初期,建鄴區在申報人才扶持計劃等各方面給予了很多指導和幫助,不僅提供了免費的辦公場所、人才公寓,還很快到位了100萬元人才創業扶持資金,幫助公司走上了發展的快車道。
這次市委主要領導邀請部分有高校背景的科技創業型企業負責人深入交流,李仁民也受邀出席,他的公司在地下智慧停車方面的新技術、新理念得到市領導的高度重視。
“南京科教資源豐厚,推進‘兩落地一融合’是大勢所趨。”李仁民説,在市場打拼了這些年,他覺得自己最大的優勢就是對市場的把握更精準。他計劃將公司打造成地下工程的創新平臺,主要合作對象就是東大;明年將和東大成立聯合研發中心,對東大教師的專利技術進行二次開發,從而加速推動産業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