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在線江蘇頻道消息:近日,“廣發銀行2018資管行業論壇暨廣發新託管清算系統發佈會”在上海舉行,來自券商、基金、信託、保險、私募的近200位專家、學者、機構投資人,圍繞“新時代下的資管行業發展”這一主題進行了深入研討。廣發銀行副行長王桂芝表示:“在資管行業回歸本源的導向下,銀行資管在服務實體經濟方面將肩負更大歷史責任,在轉型發展方面也面臨難得的發展機遇。銀行與非銀同業在投資研究、産品研發、風險管控及行銷渠道擁有各自獨特優勢,雙方可以聯合打造符合客戶需求更具競爭力的産品,積極探索資源及渠道的共享模式,深化合作,共謀發展。”
銀行理財服務實體經濟,助力經濟提質增效
近期央行聯合三會一局《關於規範金融機構資産管理業務的指導意見(徵求意見稿)》(以下簡稱指導意見)正式發佈,引起業內外廣泛關注。王桂芝認為,指導意見深入貫徹全國金融工作會議精神,堅持服務實體經濟的根本目標,堅持風險管控的底線思維,強調機構監管與功能監管結合,實施公平的市場準入和監管,為中國資産管理行業健康發展奠定基礎。
廣發銀行始終把金融服務實體經濟作為經營原則,尤其是在2016年中國人壽入主、國有資本主導的新形勢下,該行積極貫徹全國金融工作會議精神,落實銀監會《關於提升銀行業服務實體經濟質效的指導意見》,以銀保協同為契機,將服務實體經濟與深化該行戰略轉型有機結合,為實體經濟注入“源頭活水”。
廣發銀行資産管理部總經理陳芳介紹,該行理財資金緊緊圍繞實體經濟需求,支持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持續深化,通過配置企業債券、産業及並購基金、PPP、資産支持證券、理財直融工具等方式,重點支持高端裝備、節能環保、新能源、新材料、醫療健康等戰略和新興産業,落地了一大批重點項目。例如,通過“股權+債權”方式設立新能源並購基金,助力某大型央企完成新能源電池領域佈局;聯合省級AMC平臺對汽車製造、交通運輸等行業大型國企實施股權投資,推動地方經濟結構轉型升級;聯合某省屬投資公司成立綠色發展股權産業基金,支持區域內林業産業發展等。截至2017年三季度末,廣發銀行通過引導理財資金投向實體經濟餘額近2500億元。
立足差異化産品策略,回歸資管本源
廣發銀行資管多年來聚焦産品研發、投資管理、風險控制、科技運營、渠道銷售五大領域,旗下資管品牌“幸福理財”以“知富善用”為核心主張,品牌內涵與“人民群體對美好生活的嚮往,不斷增強人民獲得感、幸福感”理念高度契合。
“幸福理財”産品體系完備,各類産品因運作穩健、風險可控深受投資者喜愛。廣發銀行在浮動收益型結構性産品上深耕多年,堅持掛鉤標的策略、結構設計策略、靈活發行策略三管齊下,2014年-2016年産品到期最高收益達15.06%(雙向偏看漲鯊魚鰭結構)、13.47%(香草看漲期權)、8%(澳元兌美元雙向不觸碰),收益表現均位居同業前列。2017年廣發銀行提前佈局大盤股指,發行的掛鉤指數類産品全部實現最高收益。在凈值型産品佈局中,廣發銀行旗下明星FOF凈值型理財産品“廣銀睿富”以固定收益打底、量化平衡波動、輔以權益增強,2017年以來年化收益率接近10%。廣發銀行加強投資者教育,培育投資者風險自擔的理念,推動行業回歸“代客理財”本源。
新託管清算系統上線,驅動輕資本業務轉型
會上,廣發銀行金融市場條線各部門負責人還分享了廣發銀行在産品創新、支持實體經濟、服務客戶等方面的實踐經驗和最新成果,除此之外,廣發銀行宣佈新託管清算系統正式發佈。
據廣發銀行資産託管部副總經理蔣柯介紹,新託管清算系統踐行共享發展戰略,對業務運營、業務管理、IT技術架構等各方資源進行深度整合,實現了平臺化管理、自動化運營、電子化流轉。新系統採用託管套賬共用一套科目體系並進行輔助核算,支持多市場多幣種核算和全資産全業務運作。新系統將舊系統內數據表的數量從300萬個減低至300多個,從根本上解決多系統集成的資料結構帶來的運維風險和壓力問題,打破業務數據分散導致的數據孤島現象。此外,新系統統一了各類公共信息,實現了各業務環節的數據共享,能夠提供核算、清算、投資監督、信息披露等一體化託管業務。
據悉,截至2017年上半年末,我國銀行業託管規模超過128萬億元。儘管與歷年相比,託管規模增速呈現下降趨勢,但資産託管作為銀行轉型利器,依然受到各大銀行重視。廣發銀行大力發展資産託管業務,主動適應目前監管趨嚴、市場競爭激烈的情況,不斷尋求業務增長新突破口,積極提升資産託管的綜合效益。截至10月末,廣發銀行託管規模達2.22萬億元,營業收入接近10億元,其跨境託管業務更是實現跨越式發展,位居股份制銀行第一位。隨著金融科技在資管、託管領域的更廣泛運用,廣發銀行輕資本業務將爭取再上新臺階。 (文 沙天意 編輯 李瑩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