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5個醫聯體覆蓋市縣,可“自由戀愛”但需定規矩 ——三方共贏,醫聯體才能走遠走好
12月4日早晨7點多鐘,徐州市新城區惠民花園小區居民陳濛濛,急忙抱著咳嗽發燒的寶寶趕到城北的徐州市中心醫院。到了門診大廳,30多米的“長龍”讓她傻了眼。焦急的她來到導醫臺一打聽,呼吸科副主任醫師以上的專家號早已挂光!導醫臺工作人員在電腦裏查詢到,當天醫院的徐曉軍主任醫生正在位於城南泉山區的泰山社區醫院坐診。陳濛濛立即打車趕到社區醫院掛號,給孩子看上了病。
2016年6月,徐州市牽頭組建淮海經濟區兒科醫師醫聯體協作組,泰山社區醫院、徐州市中心醫院都是徐州市兒童醫院牽頭的“聯合體”成員,兒童醫院醫生定期到社區醫院坐診,兒科醫生資源實現共享、電腦網絡可隨時查詢當日醫生坐診情況。
大小醫院牽手成立醫聯體,是幾年來江蘇作為全國醫改試點省份進行的有益嘗試。國務院辦公廳今年出臺的《關於推進醫療聯合體建設和發展的指導意見》要求,今年 10月底前,全國所有三級醫院都要啟動“醫聯體”建設。
大小醫院攜手,醫聯體風起雲湧
徐曉軍醫生每週一、三、五全天在泰山社區醫院坐診,病人可就近就診。此外,徐州市兒童醫院還通過技術幫扶、人才培養、雙向轉診、巡迴醫療等,為社區醫院提供技術支持和管理指導。社區醫院看不了的大病,無需辦手續即可轉診到兒童醫院,接受治療。
“目前,淮海地區兒科醫師聯合體協作組囊括四省九市24個縣的62家醫院,形成覆蓋淮海地區的兒科醫療服務體系。”徐州市兒童醫院院長曹軍華説。
隨著醫改的深入推進,越來越多醫聯體出現。在南京,通過“府院牽手”模式構成醫聯體有:江蘇省中醫院與秦淮區、江蘇省人民醫院與棲霞區、南京軍區總醫院與浦口區、鼓樓醫院與六合區簽訂全面合作協議。三甲大醫院“私下”與社區醫院結盟的就更多了,江蘇省中醫院近期與省內外30家醫院成立了醫聯體;南京鼓樓醫院也與4家二級醫院、29家社區醫院成立醫聯體。
江蘇省衛生計生委醫政醫管處統計顯示,“醫聯體”在江蘇省已實現全覆蓋,江蘇全省所有市、縣(市)全面推開“醫聯體”建設,所有省、市、縣公立醫院全部參與,建立各種模式的“醫聯體”305個。
優質資源下沉,患者獲得感滿滿
這兩天南京天氣變冷,正在夫子廟社區衛生服務中心住院、65歲的姜老太太,前天夜晚突然發高燒,心臟狂跳。管床醫生徐玲認為她病情十分緊急,立即啟動醫聯體綠色轉診通道,將她上轉到南京市第一醫院。當姜老太到達醫院時,值班護士早已為她辦好所有手續,並安排專人將她帶到病房,免去排隊等待的麻煩。
如今,在南京,幾乎每家小醫院或社區衛生服務中心,都與幾家三甲西醫院、中醫院“攀親”結成醫聯體。夫子廟社區衛生服務中心主任余庭源告訴《新華日報》記者,除了雙向轉診外,他們還利用互聯網技術,與南京市第一醫院放射科建成“遠程視頻讀片系統”, 這樣社區醫院不用專門培養放射科人才。病人在社區醫院拍片子,傳到大醫院,大醫院直接讀片、出報告。將來檢驗中心也會與上級大醫院這樣合作。
余庭源説,三級大醫院與社區醫院、二級醫院等中小醫院攜手成立“醫聯體”,構建雙向轉診綠色通道,實現“大病進醫院、小病回社區、康復回社區”的分級診療模式,在很大程度上解決基層醫院技術水準不高、群眾家門口看病難、看病貴的問題。這是一項多方共贏的舉措,讓患者獲得感滿滿。
形成利益共同體,還需細謀劃
醫聯體風起雲湧,初衷是提高基層醫院診病能力,減輕大醫院的就醫壓力,但由於“聯手”規則不具體詳細,也出現一些待解決的問題。
江蘇省內一家社區醫院主任告訴《新華日報》記者,2017年他們已上轉病人4000多人次,而下轉來的病人寥寥無幾。有的大醫院加盟的“小兄弟”太多,沒那麼多專家派到下級醫院指導業務,只有個空殼子;有的大醫院規定下級醫院每月向上轉診一定數量的病人,等等。
有的大醫院從自身利益考慮而留住病人,不下轉病人。一位大醫院醫生告訴《新華日報》記者,來門診看病的60%以上是普通感冒發燒之類常見病,在社區診所看看就行。但病人既然來了,就不能把病人推回去,大醫院要維持龐大的運轉成本,也需要大門診量支撐。
“大醫院沒有責任和義務往下級醫院轉診病人,也沒有具體政策明確規定什麼樣的病人,在大醫院治療後要轉診到下級醫院去;大小醫院間無經濟利益關係,所以大醫院不會很積極。” 南京市江心洲社區醫院副主任盛雲東説,大醫院一些藥品社區醫院沒有,也限制病人從大醫院下轉到社區醫院的意願。
專家表示,成立醫聯體,是在醫生數量嚴重不足、優質資源過度集中大城市大醫院的背景下做出的探索,是醫改過程中的暫時現象,問題的最終解決還是要靠加大對基層醫院的投入,讓基層醫院自身強壯筋骨,留住病人。
南京鼓樓醫院黨委書記彭宇竹表示, 大小醫院成立醫聯體,實行“雙向轉診”光靠行政命令或醫院、醫生的自覺遠遠不夠,要探索一套既有激勵機制,又合乎經濟規律的詳細制度,使大醫院、小醫院、患者三方都有實惠,形成三者“利益共同體”,這樣才能走得更遠。
此外,醫聯體目前多是醫療機構個體之間的“自由戀愛”,如果不加以監管,可能會有大醫院“跑馬圈地”之嫌,從而影響醫療資源的整體佈局,加劇醫療資源的不合理分佈。期待國家出臺更加詳細的政策,明確各級醫院功能定位和診療範圍,不是大醫院搶小醫院的“飯碗”,應該是大小醫院形成合力共同為病人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