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南京提前實現今年藍天目標! 全年空氣優良天數比例超70%
2017年年初,南京市人民政府工作報告中確定了史上最嚴大氣污染防治目標—空氣品質達到二級標準以上天數力爭達到70%,江蘇省環保廳也下達了空氣優良率達到70%考核任務。截至2017年12月14日,我市已實現空氣品質優良天數256天,空氣優良率達73.6%,提前半個月完成省裏和市裏確定的“藍天保衛戰”攻堅目標,南京成功變“藍”京。
空氣好不好?數字來説話
2017年,南京空氣優良天數較2015年的231天增加了25天。從近三年各個空氣品質等級天數來看,優秀天數也大幅增加,從2015年的32天增加到2017年的62天,上升近一倍,同時重污染天數大幅減少,從2015年的10天,減少到2017的1天,2017年入冬以來,南京空氣品質整體保持較好水準。
統計數據表明,2015—2017年,南京市PM2.5、PM10和SO2濃度均呈逐年下降趨勢,其中PM2.5下降幅度最大,截至今年12月14日,PM2.5年均濃度38微克/立方米,較2013年同期下降48.6%,下降幅度在全省排名第一;NO2下降幅度較小,CO近三年基本持平,O3日最大8小時年均濃度呈逐年上升趨勢。
據南京市環境監測中心站工程師丁峰介紹,總體來看,南京市近三年空氣品質逐步改善,優良率穩步提升,重污染天數大幅減少,秋冬季PM2.5污染得到有效遏制,但春夏季O3污染依舊存在。未來環保部門還將加強PM2.5和O3的協同管控,做好空氣品質的監測和預警,讓老百姓在南京可以看到更多的藍天!
11月1日起,南京市全面實施秋冬季管控,空氣品質整體保持較好水準。截至12月14日,空氣優良31天,污染13天,污染天中均為輕度污染,無一天中度及以上污染等級天數出現。在談及“秋冬季管控”的作用時,南京市環保局相關人士介紹,管控可以延緩靜穩不利大氣擴散條件下污染累積速度,以12月11日為例,受靜穩天氣影響,長三角區域多個城市出現輕度污染水準,但南京12月11日空氣品質依然保持良好,主要污染物增長速度低於周邊,可以看出靜穩天氣下本地的污染管控對於延緩污染增長起到了重要作用。
藍天從何來?部門聯動、全面出擊
“我們不僅提前達到了年初市政府工作報告定下的全年空氣優良天數比例超70%的目標,還完成了國務院定出的5年內PM2.5濃度降低20%的任務,超標準完成任務。”南京市環境保護局局長包洪新説,這來之不易的“達標”,主要得益於全方位的治理舉措以及各部門的通力協作。
2017年,南京市圍繞“兩減六治三提升”專項行動,全面落實省大氣污染防治重點工程,積極推動減煤減化減鑄造、治VOCs治揚塵治環境隱患等一系列專項舉措,實施《南京市大氣污染防治行動計劃2017年度實施方案》和《有效緩解臭氧污染提升環境空氣品質行動計劃》,在“産業、能源、工業、建築、交通、農業生活”等六大領域全面出擊,取得階段性進展和成效。
“‘藍天目標’的提前完成,主要依靠多部門牽頭,各責任單位共同落實。”包洪新強調,“大氣治理光靠環保部門努力是不行的,是全市各部門共同的戰鬥。”
據悉,冬春季是霧霾高發時節,南京為此已連續四年出臺“冬春季大氣污染防控方案”,實行以“企業限産停産、工地停工”為手段的大氣污染“兩級”嚴防嚴控措施,有效改善了冬季空氣品質。
百姓怎麼看?金陵城中“森呼吸”
採訪中,南京日報記者不斷聽到了這樣的聲音——
跑步愛好者史蓉蓉告訴南京日報記者,她特別喜歡跑步,但前幾年因為霧霾不得不在秋冬季節暫停戶外跑。這兩年藍天變多了,她不僅自己恢復了每週去玄武湖晨跑的習慣,還帶著不少小夥伴加入了“跑湖”。
在龍蟠路上班的張小姐,家離單位只有幾站路,以前一齣門就喜歡掃碼騎車。現在習慣變了,出門後先抬頭看天,有藍天白雲,就走路上班,順便呼吸一下新鮮空氣。她告訴南京日報記者,2017年幾乎都是走路上班的,健康環保還省錢。
業務員江先生以前等車的時候,常常只顧看手機。現在藍天多了,他説等車時就喜歡看看湛藍的天空,拍照曬圖已經成為他在朋友圈中推銷自己公司産品之外的最大愛好!
朋友圈曬圖、玄武門跑湖、臺城頂上環城走,隨著藍天的增多,老百姓在金陵城中正感受著越來越多的“森呼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