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徐州地鐵巧用數字化倣真 突破諸多施工難題 成為全國示範工程
12月20日,中國建築2017年基礎設施科技創新示範工程啟動暨中國建築管廊創新技術發佈會在徐州舉辦。會上,徐州軌道交通1、2號線換乘彭城廣場站項目成為年度中國建築基礎設施科技創新示範工程。
彭城廣場站位於徐州市最繁華的商業中心,是徐州地鐵1、2號線的換乘車站,是國內首座集明-暗-蓋挖為一體的大型換乘車站。車站規模超大,基坑最深處達34米,有17個出入口、3組風亭及2個下沉廣場。由於其周邊環境的敏感性、地質問題的突出性、結構施工的複雜性,被業界稱為全國罕見。
《新華日報》記者在施工現場看到,每位施工員手中都手持一部安裝有BIM(建築信息模型)系統APP的手機,整個工程項目被分解成若干呈現出數字化倣真狀態的模型,分別發放到每個工種手中。中建集團華東投資有限公司總工程師宮志群解釋,就像身處於一個“微信群組”中,每個節點情況都會被第一時間分發,完工後第一時間保存,在項目竣工驗收時,交工驗收資料將由硬碟資料形式呈現,成功解決了暗挖洞室群施工、地下水超前探測及控制等諸多難題。
《新華日報》記者了解到,這項新技術具有很強的可操作性、可複製性和可推廣性,徐州市計劃在2018年將軌道交通建設過程中20%以上的項目實現數字化倣真,在五年內實現全覆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