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菜價普遍便宜三至五成,單店日銷上萬斤“六合平價菜場”搶灘居民區
仿佛在一夜之間,南京大街小巷忽然出現數十家“六合平價菜場”,雖然招牌不一、面積不同,但這些菜場統一打著“六合平價菜場”或“六合平價蔬菜店”招牌,經營模式均為統一收銀、薄利多銷,蔬菜價格比農貿市場普遍便宜三至五成。
平價菜場為何颳起“六合旋風”?這些平價菜場薄利多銷的親民之路又能走多遠?近日,南京日報記者前往門店實地探訪。
過秤臺前排長龍,日銷蔬菜上萬斤
12日早上9點多,水西門大街203號的六合平價蔬菜店內人頭攢動,一左一右2個過秤臺前都排起了長龍。
門店面積約100平方米,常見的葉菜類、茄椒類、薯芋類一應俱全。粗略統計,店內約有50多個品種,而且都打出了親民價:番茄1.8元/斤、大蔥2.5元/斤、水芹3元/斤、六合本地大白菜特價0.5元/斤……
“這裡的菜價很便宜,比如番茄,農貿市場每斤三塊五,這裡才一塊八,便宜一半呢。”剛買完菜的胡秀芳老人説,她住在茶亭社區玉塘村,幾乎每天都會來這個平價店買菜。
南京日報記者又前往湖西街、長白街、三條巷3家六合平價蔬菜店探訪。在長白街的六合平價菜場內記者發現,茨菇、花菜等蔬菜還沒到中午已經被搶購一空,工作人員正忙著補貨。“因為價格便宜,所以菜賣得很快。”菜場工作人員介紹,目前門店每天能賣上萬斤菜。
“六合係”約20家,非連鎖卻有“牽線人”
在南京街頭“遍地開花”的六合平價菜場,並非連鎖店,可大家也不是“單兵作戰”,而是有一個共同的牽線人——今年25歲的六合女婿賀濤。
6年前,19歲的賀濤還是玄武門大樹根菜場的一個小攤販。“小本生意只能糊口,菜場拆遷後自己就摸索著幹起來了。”賀濤介紹,2011年,他投了9萬多元,在四平路開出了第一家六合平價蔬菜店,因為價格便宜迅速吸引大量人氣,所以他又在水西門附近等地陸續開了6家門店。
説起開店的生意經,賀濤總結了4個字—薄利多銷。“一般晚上12點左右我會在六合滬江商貿城採購,因為採購量大,所以蔬菜批發價相對便宜。比如大白菜一次採購200包,可以將批發價壓到2毛3一斤,農貿市場的菜販進貨量小,可能3毛一斤才能拿到貨。”賀濤介紹。
讓利跑量,成了賀濤的經營策略。“跑量銷售要有人氣,所以我的店舖一般都開在菜市場或者老小區附近,這樣可以保證客源。”賀濤介紹,“開到第4家店時,親朋就跟上來了,紛紛諮詢我怎麼做生意。”此時的賀濤化身“職業導師”,幫著親朋選址、開店,目前南京街頭的六合平價蔬菜店(菜場)大概在20家左右。六合平價菜場經營戶一起採購,最多的時候12家一起採購,這樣可以把進價壓低,降低成本。
有賺有平,運營成本高成痛點
六合平價菜場大部分蔬菜來自六合,但也有外地貨源。“葉菜來自六合,但是像山藥等品種,則需要從其他市場配貨。”三條巷六合平價菜場負責人馬守春介紹,目前菜場麵食、早點、幹貨、冷凍等攤位正在對外招租,希望豐富菜場供貨種類、積攢更多人氣。
“南京街頭20家左右的六合平價蔬菜店(菜場)店面都超過100平方米,年租金一般在二三十萬元左右。但是我的店面比他們大,有四五百平方米,年租要50萬元。”馬守春介紹,雖然目前人氣很高,但和農貿市場的攤販相比,平價菜場的房租成本更高,加上每月的水電、工人工資,有時會陷入“不虧不賺”的尷尬處境。
南京日報記者從採訪的6家六合平價店獲悉,上述門店均為自發經營,從經營狀況看,有賺有平,也有的“賠本賺吆喝”。“我們店平價蔬菜超過了15個品種,一般蔬菜的銷售價格比市場低三至五成,滿足基本的平價店開辦規定,但是還沒申請到補貼。”一家六合平價蔬菜店工作人員告訴南京日報記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