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農業銀行2_fororder_農行 wKgAZV7OJmWASlfCAAFsz0eKZ8E583
“不屈的人類”主題微視頻全球網友互動徵集啟事_fororder_b04e067ebed9be115af9e70d8e325b5江蘇銀行_fororder_江蘇銀行_1200x80
南京國博_fororder_國博bannner4
蘇州古典園林獅子林_fororder_wKgAZV7jAtiAe7jwAABTgj-R2kk560沙洲優黃_fororder_沙洲優黃_370x80
首頁 >> 江蘇首頁 >> 創新江蘇 >> 正文

江蘇破解耕地保護難題 昔日棄地成良田

2017-12-25 10:13:30    來源:人民日報     編輯:羅毅     責編:石麗敏    

  原標題:破解資源不足、污染較重、監管乏力等難題 耕地保護的江蘇樣本

  萬物土中生,有土斯有糧。土地整治和高標準農田建設是落實“藏糧于地、藏糧于技”戰略的重要抓手,事關守住18億畝耕地紅線和保障國家糧食安全。

  江蘇省,人均耕地面積不足全國平均六成,人地矛盾突出。近年來,江蘇積極實施耕地提質改造,投入416.61億元,建成高標準農田2824萬畝,項目區耕地品質提高0.87個等級。耕地短缺、土壤面源污染、耕地保護監管不力等難題,正被一一破解。

  優質土地從何而來?

  通過礦區復墾和表層剝離再利用,昔日棄地成良田

  城市建設需要佔用耕地,我國的耕地佔補平衡制度要求佔一補一、佔優補優。但隨著補充耕地持續開展,耕地後備資源不足的情況日益顯現,通過成片未利用地補充耕地已不現實。於是,一些地區將目光轉向了工礦廢棄地,通過復墾和表土剝離措施,使廢棄的土地重生。儀徵市魏井高標準農田建設項目區就是“補改結合”落實耕地佔補平衡的一個例子。

  儀徵市位於揚州市西北部,市內多緩崗丘陵,砂石資源豐富,由於長期開採,遺留了大片的工礦廢棄地。“以前這裡全是高低不平的地,開採以後更是留下4個大的砂石宕口,種不了地,還影響出行,村民們意見很大。”儀徵市月塘鎮魏井村村支書曹智發回憶,村裏的砂礦開採區已荒廢10多年。

  改變發生在今年7月。為了醫治魏井的土地“瘡疤”,儀徵市啟動了礦區土地復墾,並運用“耕地搬遷”的方法補充了耕作層。儀徵市國土規劃局局長胡海洋介紹,“耕地搬遷”實際上就是把建設項目佔用耕地的優質耕作層剝離下來,覆蓋到復墾項目區。“以往的項目建設,普遍不太重視剝離耕作層土壤,大量有價值的表土被建設單位當作廢土遺棄,‘耕地搬遷’既能讓上千年來耕作的寶貴積累得以延續,也為農業增産增收鋪墊了有利條件。”

  魏井的項目中,覆蓋再利用的耕作層來自中電二十八所等多個省級重大項目建設佔用的耕地,總計約20.48萬立方米。

  11月中旬,《人民日報》記者在項目區看到,高低不平的廢棄地已平整到位,不遠處一張張塑膠薄膜下,堆放著剝離過來的耕作層土壤。胡海洋説,為保障項目區新增耕地品質,1.2米深的覆土層上部,包含厚約30釐米的耕作層土壤,也就是俗稱的“熟土”,富含有機質。耕作層土壤在來源地檢測達標後,通過剝離、運輸、堆放、覆土,實現再利用。

  據了解,與普通的土地整治工作相比,耕作層剝離由於工程、運輸等成本,造價會成倍增長。“儘管造價高了,但要是沒有這層耕作土,想把土地種熟,很難。”曹智發表示。已有研究表明,在農田中,形成2.5釐米厚的耕作層一般需要200—1000年。為了鼓勵實施耕作層剝離再利用,經驗收合格後,儀徵市按每畝5000元標準給予項目鎮(園區)補助。綜合整治後,魏井項目區將形成近千畝“田成方、林成行、路相通、渠相連”的高標準農田。

  《人民日報》記者了解到,通過耕作層土壤剝離再利用等綜合整治方法,揚州市建成高標準農田220萬畝,佔耕地的比重達到了44%。

  綠色農田長什麼樣?

  將生態理念融入田埂,綠色稻米熱銷市場

  “一水護田將綠繞”這句詩,正是南京市江寧區湯山街道阜莊社區高標準農田的寫照。“我們園區的稻米在市場上最高可以賣到12塊錢一斤,而普通的稻米一般是3塊一斤。”阜莊社區黨總支書記沈榮語氣裏是滿滿的自豪。

  為什麼這裡的稻米價格可以如此“任性”?答案源於高標準農田的生態整治規劃。當前人們不再只滿足於吃飽,更要吃好、吃出健康,需求升級決定了糧食生産必須從供給側實現改變。一般農田在灌溉後排水,可能會因污染物被帶入河流使水環境變差,進而影響到農産品品質。阜莊社區的高標準農田,可以基本實現污染物近零排放。

  南京市國土資源局江寧分局工作人員介紹,園區設置了好幾道生態攔截溝渠,稻田徑流排水經過時被攔截凈化,隨後排入園區的生態濕池塘,再次凈化後,利用地勢,實現循環灌溉。此外,在不遠處的生態護坡上,還密植了香椿和草坪,攔截氮磷等污染物,一系列工程技術措施,為園區農産品的安全綠色提供了保障。

  站在田間小道上,順著土質的田埂望去,一渠碧水蓄于田埂和稻田之間,一溜飼料桑綠意舒展。“除了飼料桑,生態田埂上還種有黃花菜、芝麻、大豆等多種植物,既能減少水土流失,還具有一定的經濟效益,最重要的是增強了生物多樣性,給益蟲提供了棲息場所,有助於解決病蟲害問題。”江蘇省農業科學院農業資源與環境研究所研究員薛利紅説,田裏施用生物農藥,生態溝渠裏既能養各類挺水、沉水植物,還能發展生態養殖,魚、蝦、泥鰍都“樂”在其中。稻田旁邊有小孔,魚可以遊到稻田裏吃掉雜草,稻田和養殖實現生態雙贏。

  園區負責人介紹,生態溝渠只佔到園區總面積的5%左右,施工成本並不高。做到生態整治的關鍵,是要在項目建設前期,按照“山水林田湖”生命共同體理念,糅合工程、技術、生物等多種措施,做好科學合理規劃。

  由於在土地整治中充分融入生態理念,湯山生態型高標準農田不僅解決了污染物排放、稻田徑流排水以及病蟲害等問題,還收穫了“土地整治+”的綜合效益。整治後耕地品質等級平均提升至4等。由於種植的稻米無污染無公害,品質優良,每畝收益更是比傳統稻田增加400%。看好綠色農田的生態效益,農業項目紛紛入駐,不僅帶動周邊農民就業,村集體經濟實力也進一步增強。“如今,村民們種植勁頭更足了。”沈榮説。

  耕地如何有效管護?

  實時監控永久基本農田和復墾區,讓違法佔用耕地無處遁形

  為了加強耕地有序利用和耕地品質持續監管,江蘇省將10.72萬平方公里國土資源全要素信息匯集在“一張圖”上,建成“慧眼守土”綜合監管體系,並在全國首創國土資源綜合動態智慧監管,為資源紅線通上了“高壓電”。

  “慧眼守土”在全省範圍內得到廣泛應用。在各監控點,架設高清攝像頭,可360度觀測監控點周邊6公里範圍,同時通過照片比對、輔助現場核查等,對永久基本農田實時管護。“在復墾區,我們也實施全過程監控,讓違法行為無處遁形。” 魏井高標準農田建設項目區負責人説。

  當地國土部門給工作人員配備終端設備,便於隨時觀測土地情況,加強監控力度。曹智發説,2005年停止採礦後,周邊村莊曾發現過數次偷采地下砂石資源的情況,如今有了“慧眼”,此類違法現象幾乎銷聲匿跡。

  揚州市還建設了國家級農産品産地安全信息管理系統,連接了全市162個耕地品質長期定位監測點,具備採集、編輯、存儲、分析、製圖和輸出等一整套功能,可以實時監測並動態分析全市域內的耕地土壤肥力、污染狀況等變化。

  耕地保護和管理,不僅要借助信息化手段,還需要運用市場化思維。為做好耕地佔補平衡差別化管理,2014年初,江蘇省出臺了《補充耕地指標交易管理暫行辦法》,並搭建了省級交易平臺,充分發揮市場在耕地資源配置中的決定性作用。

  胡海洋説:“在交易時,耕地的面積和品質都作為價格形成的依據。指標交易設立底價,受讓方所需耕地等級提高、面積增加,交易價格也相應提高,比如,水田的價格就高於旱地。”

  截至目前,省級平臺已組織交易補充耕地指標11.77萬畝。其中,為省級以上重大基礎設施項目開闢專場交易7.78萬畝,有力保障了130多個省級以上重大基礎設施項目順利落地。同時,為指標調出地增加耕地保護資金193.27億元。

國際在線版權與信息産品內容銷售的聲明: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

右上_fororder_微信圖片_201909181745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