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來,阜寧法院立足自身工作實際,紮實做好群眾工作,推進社會管理創新,充分發揮司法能動性,為阜寧法院打造了一張亮眼的名片。
立案信訪工作做到親民便民。在立案階段要為弱勢群體及“三農”案件開通綠色通道,為困難當事人提供便捷的立案服務;人民法庭實行遠程立案,對居住偏遠或者交通不便的當事人可以電話遠程預約立案,行動不便的殘疾人和老年人可以申請派人上門辦理立案手續;對經濟困難的特殊訴訟群眾,採取緩、減、免訴訟費的救助措施,確保經濟困難的當事人打得起官司。對群眾反映過來的問題逐一梳理,主動約見,面對面對話,一般來訪能夠當場答覆的當場答覆,不能當場答覆的要承諾時限,定期解決。
調解工作充分發揮群眾智慧。充分發揮以法院為主導,以社團為補充,以基層民調組織為基礎的大調解工作格局的作用,大力開展就地辦案,將巡迴調解的範圍從人民法庭逐步擴展到業務庭室,充分利用人民群眾的調解智慧,利用調解信息聯絡員的人緣優勢,發揮人民陪審員的地位優勢,調動一切可以利用的群眾資源,積極動員當事人親友、鄰居、代理人等參與調解,共同化解矛盾糾紛,共同營造和諧氛圍。
巡迴審判增強群眾法律意識。具有普遍教育意義的案件,要堅持到案發地開庭審理,擴大審理效果。讓許多沒親眼見過庭審的群眾零距離接觸審判,了解法官的工作,進而對法院的工作予以充分的理解和支持。這樣既進行了普法教育,讓群眾更加了解法律和審判程式,從而自覺遵守法律,又把矛盾及時化解在基層,維護了社會的和諧穩定,達到處理一案、教育一片的目的,使群眾對法院工作的認同感進一步增強。
加強基層建設全力服務群眾。 群眾工作的重心在基層,加強基層建設就是要從群眾希望的地方做起,從群眾不滿意的地方改起,站在群眾中抓基層建設。要積極參與平安建設,與基層組織密切協同配合,發揮好與人民直接接觸的優勢,堅持群眾路線,增強服務意識,將群眾工作做實、做深、做細,多做順民意、解民憂、惠民生的好事,多辦能夠解決實際問題的實事,使法院工作更加貼近群眾,讓群眾更加了解法院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