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開通“信息直通車” 助推民生問題解決—政協南京市第十三屆委員會社情民意信息5年工作回眸
政策的“空白點”、群眾的“困惑點”、社會矛盾的“易發點”,都是社情民意信息的關注點。政協南京市第十三屆委員會任期5年,社情民意信息工作接地氣,問計於民,問需於民。一條條凝聚著委員心血的信息,編發後送交市領導,供了解民情民意和決策參考。數據顯示,5年來共編發《政協信息》2200多篇,其中民生類《政協信息》1200多篇,一百多篇信息得到了全國政協、江蘇省政協,南京市委市政府領導的重視和批示,“信息直通車”,助推一系列民生問題的解決。
應對重大突發公共事件,加快推進全市應急廣播體系建設
社情民意信息被譽為“輕騎兵”,具有“短、平、快”特點,是反映民情、輿情的風向標。
2017年,市政協委員周凡在深入調研基礎上發現,在發生重大自然災害、突發事件等緊急狀況時,斷網、斷電對現有信息傳播途徑造成極大破壞,此時利用應急廣播向公眾播發災害預警、傳遞救援信息,對整個應急處置工作將發揮重要作用。從2011年起,全國陸續有安徽、天津等多家省市級交通廣播成為政府指定的應急廣播,並納入當地政府的應急管理體系。2013年,國家應急廣播在中央人民廣播電臺掛牌成立。
隨著生活水準提高,越來越多的私家車進入尋常百姓家,開車上路,司機收聽以播放路況信息為主要內容的交通廣播電臺,成為一種習慣。對此,周凡提交了一條“將南京交通廣播列為南京市人民政府應急廣播的建議”的社情民意信息。提出在應對重大突發公共事件中,以“南京應急廣播”為呼號,迅速啟動對民眾定點、定向播出的廣播,發揮出應急廣播的作用;確定專派記者對接工作,對政府應急工作進行正面傳播;搭建並完善全市應急信息員體系和響應平臺,實現各部門間的信息互通;設立綜合信息中心,整合各方面信息源,並強化與交通、交管、公交、地鐵、高速、公路、鐵路、機場、旅遊、停車辦、長途客運、交通樞紐等單位的協作及信息傳輸;制定常態和應急狀態下的雙向互動、聯動機制,建立應急報道紅色、橙色、黃色三級響應機制,全力打造空中應急指揮平臺等多條建議。
由於問題抓得準、抓得實,具有針對性和可操作性,市政府辦公廳出臺了“關於加快推進應急廣播體系建設的實施意見”文件。
給共享單車發展“立規矩”,根治亂停放“頑疾”
鋪天蓋地的共享單車,佔領了市區道路兩邊的停車位,在給百姓出行提供便利的同時,也給城市管理出了一道大大的難題。如何給共享單車發展“立規矩”,根治亂停放“頑疾”,成為委員們關注的熱點問題。
據不完全統計,南京市的共享單車項目已經有包括摩拜、ofo、小鳴、小藍等在內的多家,數量有四五十萬輛。但南京主城區的街面面積、清理單車的人員沒有增加,勢必會導致共享單車的停放越來越無序。
既是委員,又是官員的棲霞區政協委員、區城市管理局局長金旭在實際工作中發現,共享單車發展中存在諸多隨意投放、管理欠缺、單車品質不一、押金隱患、亂停亂放等問題。2017年他提交了“建議我市儘快出臺‘共享單車’管理細則建議”的社情民意信息。特別提出,市民用車後貪圖便利,隨意停放,佔用盲道、人行道、綠化帶的現象比比皆是。目前共享單車造成社會公共資源的無序和無償佔用,比如有些企業投放了數萬輛單車,後期維護團隊一共只有幾十人,根本無暇顧及,形成惡性循環,造成城市管理人員成了“搬運工”,如果這種亂象不制止,城市正常運行都成問題。
南京日報記者採訪得知,不久前,上海市已經就共享單車團體標準廣泛徵求有關管理部門、生産和服務企業意見,待修訂完善後正式對社會發佈並實施。
他山之石,可以借鑒。金旭表示,為促進“共享單車”健康有序發展,亟待對共享單車運營加強管理和規範,嚴防共享單車在急速擴張中變味走樣。建議南京參考上海市的做法,儘快出臺操作性強的管理細則,要求企業在投放共享單車過程中均衡投放、合理停放,對共享單車使用年限和如何依據投放自行車數量按比例配套服務人員做出規範,對押金收取退回的流程應引入由監管層認可的第三方存託管機構進行託管,謹防企業因資金鏈斷裂出現卷款跑路等情況。據了解,這份信息已被報送市政府,供領導決策時參考。
重視兒科“醫生荒”解決兒童看病難信息被全國政協採用
“看病像打仗、掛號如春運、住院床位一床難求……”溧水區政協委員、九三學社南京市委社員、副主任醫師吳紅月説,造成娃娃看病難的原因,根子就在兒科醫生少,醫院應接不暇。
據第六次全國人口普查,我國14歲以下兒童有2.2億余人,隨著全面二孩政策的實施,這個數字還會增加,而《2013中國衛生統計年鑒》顯示,我國共有執業醫師261.6萬,其中僅有3.9%是兒科醫師,約10.2萬,而平均下來每千名兒童只有0.46名醫師,而美國平均每千名兒童則擁有1.46位兒科醫師。從中華醫學會調查顯示,我國兒科醫生缺口至少逾20萬人。拿溧水區衛生系統來説,共有醫生756名,其中兒科醫生26名,佔3.4%,每千名兒童只有0.3名醫師,比例更低。從全省情況看,兒科醫生缺口為1萬人以上。
一方面是缺人,另一方面是失衡。吳紅月調查後發現,由於兒童專科醫院總量少,資源分佈不均衡,加劇了娃娃看病難矛盾。醫院又不願為“小兒科”投入更多,致使兒科成為長不大的“小兒科”。
2016年針對兒科“醫師荒”困局,吳紅月提出了發展兒科首先要增強供給,在醫科院校開設兒科學院,重新開設全日制本科“臨床醫學兒科專業”等相關專業,彌補兒科醫生缺口;國家和各級政府加大對兒童醫院的建設和扶持,對兒科實行政策傾斜,為兒科醫生創造更好的執業環境;建立兒童醫院聯合體,建立快速轉診和會診制度,緩解基層兒科不足的現狀等3條建議。這條信息小中見大,被全國政協採用,産生了較大的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