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2017年南京市開始實施背街小巷整治以來,著力對“潔、凈、平、亮、序”五個方面的背街小巷硬體設施和環境面貌進行改善,讓街巷管理工作做到“標準化、特色化、常態化”, 目前南京已完成對573 條街巷的精細化整治任務,2018年還將繼續對600條街巷實施精細化整治。
城市的“面子”與“裏子”需要兼顧,整治背街小巷的民生工程即為“裏子”工程, “面子”需要精品化,而“裏子”則需要細緻化,兩者同時兼顧才能實現民生工程向 “民心工程”的轉變。
民生工程要從細微處入手,將細節做到精緻,不僅需要管理者細心,同時應避免“大拆大建”,在充分尊重街區歷史和原住民需求的基礎上,保留原始特色。南京背街小巷在整治過程中堅持科學設計以及民生導向,針對不同區域和類型的背街小巷環境,全面梳理問題清單,從清垃圾、修路燈、增設停車泊位等不可忽視的小舉措入手整治,並且通過居民議事會、發放“市民一封信”等方式和居民互動,暢通了民意訴求的渠道,滿足廣大群眾對街巷的功能性需求,這樣不僅讓南京的“裏子”與“面子”一樣好看,還從真正意義上方便了民生。
民生工程要堅持精品導向,為人民辦實事,這既需要管理者的大局觀,也需要實施者的腳踏實地。南京背街小巷在治理中以提升品質為目標,按照一街一冊要求,以問題為導向,層層落實管理主體責任,做到設計精細化、施工精細化、管理精細化,並且為了顯特色、出精品,多次開展專業培訓,邀請專家、教授講課指導,起到了很好的示範作用,同時,設立“街巷長”制度,倡導公眾參與,促進精細化管理與居民自治相結合,做到從問題處置向源頭監管轉變,使背街小巷保持全天干凈、整潔和有序。
民生工程不是“面子”工程,也不是管理者提升政績的踏板,而是“取之為民,用之為民”的為民情懷,只有當管理者能秉持“衙齋臥聽蕭蕭竹,盼是百姓幸福聲”的理念,問計於民,從“微而精”的舉措入手,打造城市“新凈”形象,當實施者能腳踏實地,不管“快工”“慢工”都能出“細活”, 民生工程才能真正做到為民服務。
背街小巷整治至今,南京的十里長街,如今已是錦繡繁華。山河猶在,國泰民安,這盛世會如吾輩所願。(文 楊心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