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家門口“臟亂臭”變身城市新風景

內秦淮河北段新景觀。何鋼 攝
沿河環境整治是2017年十大精細化建設管理行動之一,如今,經過一年整治,24條河流實現華麗轉身。1月11日,頂著明媚的陽光,南京日報記者隨相關部門探訪了幾條河流,發現百姓家門口曾經的“臟亂臭”,確實成了城市新風景。
內秦淮河北段2017年完成綜合整治,如今兩岸處處花草,步道、坐椅、橋欄煥然一新,河水清澈。散步的太平橋小區居民王慶偉告訴南京日報記者,以前河邊根本走不通,裏面垃圾遍地,河水也不乾淨,“家門口守著條河,卻感覺不到自然美”。這次整治,不僅沿河風光露出來了,連小區的外立面都出新了,站在太平橋上看兩岸,真的處處新氣象。
玄武區建設房産和交通局工作人員李明介紹,目前在做的內秦淮河東段環境整治,在體現玄武特色的同時,還兼顧逸仙橋南側的秦淮區境內風格。未來兩區沿河步道牽手,將成為一條貫穿的風光帶。
向陽河位於河西,沿河分佈著奧體中心、南京婦女兒童中心、江蘇大劇院,地理位置得天獨厚。可是以前因為植物過密,壓抑不通透,一般人都不願意往河邊走。作為全市更換楊樹的試點,去年沿河共清理楊樹411株,栽植大喬木約46株,品種有烏桕、黃連木、垂柳、朴樹,小喬木則有紅梅、紅楓、垂絲海棠等。一方面打開了背景建築的空間,另一方面,錯落有致的綠化,也為市民沿河賞景創造了條件。“現在視野開闊了,風景變美了,住在這裡幸福感也跟著提升了。”市民劉阿姨説。
棲霞區堯化門一帶的柳塘溝,過去因為發黑髮臭,路人避之不及。堯化街道副主任趙乃宏告訴南京日報記者,柳塘溝周邊匯聚居民區,為了讓河水變清,先截住污水,再通過雨污分流,徹底避免污水進入河道。河道兩側以石塊堆積代替水泥護坡,河水自然滲透進護坡,不僅涵養水分,還能有利於微生物生長,保持水質。如今這裡不僅水變清了,沿岸鋪設慢行道,還種植了桃樹。記者採訪時,剛好遇到市民在這裡拍照留念。“太意外了,沒想到家門口的黑臭河還能變成景觀河。”拍照人讚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