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在線江蘇頻道消息:12月21日下午,“瑯琊王——從東晉到北魏”展在南京博物院特展館開幕,展覽由南京博物院策展主辦,山西博物院、大同市博物館、南京市博物館總館協辦。南京博物院黨委書記孫虎、山西博物院副院長王曉明、南京博物院副院長劉文濤、大同博物館副館長曹臣明、南京市博物總館副總館長吳闐參加了開幕式。
此次展覽通過對比與闡釋江蘇出土的東晉文物和山西出土的北魏文物,揭示了在不同政治制度、經濟模式以及藝術風格下,兩種不同族群文化的碰撞和交流,從而展示出5世紀-7世紀南北不同民族的交融與變革。策展方希望觀眾在欣賞展廳中的精美文物、探索展品背後故事的同時,能夠對兩晉南北朝時期的政治、經濟、文化有更深入的理解。

展覽展出的展品 顧紅艷 攝

展覽現場 顧紅艷 攝
據了解,展覽展出了來自山西的北魏《列女古賢漆畫屏風》(已入選央視第二屆“國家寶藏”欄目)、敦煌寫經孤本《佛説卅七品經》、目前考古發掘出土的中國最早的一枚鑽戒(東晉金剛石金指環),還有很多在南京及其周邊地區考古發掘的六朝墓室磚畫經修復後首次展出。其中有一件新展出的南齊“樹下高士”畫像磚與國家寶藏上榜南博六朝“竹林七賢”畫像磚,圖案文字幾乎相同但卻有細小差別,對文物有研究和感興趣的觀眾可以到南京博物院展廳找找二者之間細微的差別。(文 王美詩 編輯 顧紅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