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鼓醫江北國際醫院正式開診 江北患者看大病不必再跨江

3月24日,南京鼓樓醫院江北國際醫院正式開診,來自南京鼓樓醫院和南京市口腔醫院本部的42位頂配專家團在江北院區舉行大型義診。 徐琦 攝
南京鼓樓醫院江北國際醫院所有科室均為本部科室在江北的延伸,一期開放床位600多張。
42名專家免費為1800多名患者看病。3月24日,鼓樓醫院江北國際醫院以一場“別開生面”的大型義診拉開了開診運行的序幕。按照“一院兩區”的運行模式,江北國際醫院所有醫療科室均為南京鼓樓醫院本部科室在江北的延伸(其中口腔醫學中心由南京市口腔醫院管理),每週近90人次專家坐診門診,其中著名專家28人次,一期開放床位600多張。隨著江北國際醫院的開診運行,江北地區百姓看大病不過江的願景終成現實。
現在去大醫院看病,公交車坐幾站就到了
3月24日上午8:30,南京日報記者抵達鼓樓醫院江北國際醫院時,義診候診區已是人山人海。今年81歲、手上拎著小板凳的卓培安和老伴李心梅,各自拿著鼓樓醫院消化內科專家于成功的號等候進場。卓培安告訴南京日報記者,其家住明發廣場,過去多年,小病在家門口的醫院看,大病都是坐公交到鼓樓醫院或者省人民醫院,“雖然過江有了地鐵,有了大站快車的公交,但從家趕到鼓樓醫院還是要1個多小時,上午去看病往往要到下午兩三點才能趕到家。”江北國際醫院開建後,他經常遛彎來看看進程,“終於開診了,看大病再也不要跨江了。”卓培安告訴南京日報記者,當天早晨6點他從家坐603路公交車,兩站路就到了江北國際醫院,耗時不到10分鐘。
家住珠江鎮的辛素青過去多年看病都是到省人民醫院或鼓樓醫院,路上要花費兩個多小時,如今無需過江,只坐6站公交車就到了,她直呼實在太方便了。因為到得比較早,她順利拿到了此前挂了多次沒挂到的鼓醫專家管文賢的號。
跨江奔跑,鼓醫眾大拿門診時間“翻倍”
3月24日義診現場,鼓樓醫院派出了多年來開票一秒空、排隊大半夜的“二孫”(孫淩雲、孫海翔)、6個副院長、28個行政科主任帶隊的豪華陣容,南京市口腔醫院也派出了8個科室行政主任帶隊的頂配團隊。
南京日報記者在江北國際醫院門診值班表上看到,這些大拿專家不僅開診首日坐診捧場,接下來的每週都有相應門診。“每週三的門診上午在江南,下午在江北。”鼓樓醫院神經外科主任醫師杭春華告訴南京日報記者,率先於其他科室,神經外科在江北院區開放了病區,先期開放20多張床位,將功能神經外科疾病如癲癇、帕金森等病患安排在這裡治療。團隊每天有4名—5名醫生在這裡值守,未來隨著收治的病人越來越多,再增加人手。
著名生殖醫學專家孫海翔,3月24日在義診現場不僅迎來眾多江北病患,還有從山西、徐州等地趕來的病患。“生殖醫學中心將在年內開診運行,屆時將引入先進的國際診療流程和服務理念,配備高端技術裝備。”孫海翔説。
在現場,鼓醫著名專家邱勇告訴南京日報記者,江北院區開診後,其將派出一個得力幹將常年駐紮在此,每週還安排半天高級專家門診。隨著未來病房、手術室的跟進,團隊會派出更多醫生,“目標是讓江北病人不必再長途奔波到主城,常見病、非疑難雜症從這裡開始治療。”
提升江北新區醫療首位度,四大醫學中心“發力”
“目前,鼓樓醫院本部儘管有3000張床位,但每個病區都處於‘一床難求’的狀態,很多學科有很大的溢出效應,江北國際醫院的開診將大大釋放本部的壓力。”鼓樓醫院黨委書記彭宇竹告訴南京日報記者,目前江北國際醫院開放的是一期工程,待二期、三期工程全部建成後,病區建築面積將超過40萬平方米,屆時,學科更齊。
根據江北國際醫院“大專科、小綜合”的定位,未來這裡將打造國際腫瘤中心、高端生殖醫學中心、口腔醫學中心和健康管理中心四大國際專科服務中心。患者就診將打破學科邊界,以單病種為導向,“這樣能把更加專業、高端的資源集中到病人身上,使其獲益更大。”彭宇竹表示。
“在北京看眼科立馬想到同仁醫院,看神經疾病想到積水潭醫院,在上海看肺癌能立刻想到胸科……他們特色彰顯,但目前提到南京,我們能想到哪?”鼓樓醫院副院長劉寶瑞表示,江北國際醫院的運行,給了充分的空間,有助於南京醫療資源形成高端佈局。以即將建成的腫瘤中心為例,其將與本部遙相呼應,相互補充,未來將是一個代表江蘇甚至全國的腫瘤中心,這樣的佈局符合南京提高首位度、江北新區踐行醫療首位度的要求。 (南京日報 記者 顧小萍 夏思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