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126名暑期留校學生簽署自願參與書 南農啟動“校內垃圾分類”

志願者宣傳垃圾分類知識。 楠儂萱 攝
上海強制垃圾分類引發全國關注。日前,一場有意思的“垃圾分類行動”在南京農業大學資環樓前舉行。活動現場,南農大資源與環境科學學院師生率先在全校範圍內發起“垃圾分類”倡議,126名暑期留校學生簽署垃圾分類自願參與書,現場學習垃圾分類標準,參與垃圾分類互動遊戲,積極參與垃圾分類行動。
1噸廢紙可以再造88公斤再生紙,並且每張紙至少可以再回收兩次;扔掉的易拉罐、廢鐵勺等可以做螺絲釘等機械零件……活動現場,志願者一邊介紹垃圾分類的知識,一邊介紹著南京市的垃圾分類政策。
根據南京市垃圾分類政策,學院特製了可回收垃圾、有害垃圾、其他垃圾這3種分類垃圾桶。活動現場,學生可按需要領取分類垃圾桶和垃圾分類志願者證,他們可以作為志願者,擔任學校的垃圾分類監督管理員,指導師生科學合理地進行垃圾分類。
當天,全院師生的郵箱都接到了一封垃圾分類倡議書,製作垃圾分類標準也發放到了各個實驗室,邀請師生主動參與並簽署志願參與垃圾分類響應書。
江蘇省固體有機廢棄物資源化高技術研究重點實驗室主任、南農大資環院教授沈其榮告訴記者,做好垃圾分類的關鍵就是“抓兩頭”,一頭是老百姓的習慣養成,另一頭是末端處理。南農大資源與環境科學學院長期以來聚焦有機固體廢棄物的無害化處理和資源化利用,即如何“變廢為寶”。他所帶領的江蘇省固體有機廢棄物資源化高技術研究重點實驗室,針對政府正在逐步禁止餐廚垃圾焚燒和填埋現實,正在開展餐廚有機垃圾的資源化處理,目的是為餐廚垃圾找到一條可行的出路,為政府和老百姓解憂排難。沈其榮同時強調,由於餐廚有機垃圾含有一定的鹽分(氯化鈉),因此由餐廚垃圾製造的有機肥能否長期施用於農田土壤,還有待於長期定位監測的實驗結果。
“‘實行垃圾分類,關係廣大人民群眾生活環境,關係節約使用資源,也是社會文明水準的一個重要體現’。” 南農大資環院黨委書記全思懋説,他們想以這樣的“專業行動”向全校師生普及垃圾分類知識,改變師生行為習慣,同時通過線上線下互動的方式,讓更多的人參與進來。
活動發起者之一、南農大資環院大二學生趙朝琪説,垃圾分類話題最近頻上熱搜,南京作為下一批試點城市,應該也會出臺相應政策,“作為學習環境專業的學生,我覺得自己應該為垃圾分類做點什麼。”
據了解,2019年暑假,南農資環院還將組織100多名學生黨員赴全國26個省市自治區開展垃圾分類調研宣傳活動,特別是南京15所重點高校,重點了解南京高校垃圾分類的現狀,系統分析調研結果,為南京全面試點實施垃圾分類建言獻策。(南京日報 記者 談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