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對準“痛點”局部修整,短平快工程減少擾民 60條街巷今年實施“微整治”
近日,鼓樓區黃土山路完成路牙石更換施工,從圍擋進場到撤除,只用了8天時間。這種街巷“微整治”,是2019年南京市精細化建設管理工作中的首次嘗試。2019年列入整治計劃的116條街巷中,有60條都將採用“微整治”,目前部分區已開始進場施工。
黃土山路于7月24日左右開始進場圍擋,圍擋範圍為公共廁所門前和街角處。居民劉景林告訴南京日報記者,圍擋範圍很小,寬度不足1米,“這麼小範圍圍擋,對居民出行影響很小。而且幾天時間就搞好了,大家還是很滿意的。”
黃土山路全長468米,最窄處不到3米,而且居民區眾多。此次整治以更換破損路牙石為主,局部整治道路病害。
于家巷也是條窄巷,目前已經做完了窨井蓋沉降的修復等小工程。其車行道整體良好,只有局部破損嚴重,施工隊準備用大半天時間把破損表層銑刨完畢。“銑刨不用開挖路面,對居民影響小。銑刨完畢就能攤鋪瀝青,屬於短平快工程,1到2天就能做完。”項目負責人表示。
鼓樓區城管局市政綜管所科長鬱洪軍介紹,2019年鼓樓區實施31條背街小巷整治,絕大多數都是“微整治”。其中包括鹽東街的雨水箅、窨井蓋、路牙石治理,南祖師庵人行道板磚專項更換,四平路的示範段整治等。最長的超過1公里,最短的只有100多米,不管長短,都將按照精細化的理念,為居民創造更好的出行條件。
建鄴區2019年安排的24條背街小巷整治也基本為“微整治”。如蓓蕾街、育英街等,改造內容包括積淹水、路牙石等,本月即將進場。
南京日報記者從市建委建設二處了解到,以往的道路綜合整治跨時長、對道路影響大,2019年嘗試對部分街巷採用“微整治”的形式,既對準了群眾出行和環境的痛點,又能以最短的時間、最小的投入,取得最明顯的效果,體現環境整治的普惠性。(南京日報 記者 何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