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我省出臺促進消費“三年行動方案” 擴大跨境電商零售進口規模試點範圍,推動汽車消費優化升級
8月28日,江蘇省政府舉行進一步完善促進消費體制機制新聞發佈會,重點解讀了《中共江蘇省委 江蘇省人民政府關於完善促進消費體制機制進一步激發居民消費潛力的實施意見》和《省政府辦公廳關於印發江蘇省完善促進消費體制機制行動方案(2019—2021年)的通知》。
貿易摩擦、經濟下行背景下,促進消費意義重大
為什麼要促進消費?
“消費是最終需求,是經濟增長的內生性因素,對經濟發展發揮著‘穩定器’和‘加速器’的作用。”省發展改革委二級巡視員尹建慶介紹,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消費已經連續五年穩居我國經濟增長第一驅動力。江蘇省自2013年起,消費也持續成為我省經濟增長第一驅動力。
尹建慶指出,在經濟下行壓力加大的背景下,抓緊出臺完善促進消費體制機制的政策措施,破解制約居民消費的體制機制障礙,增強消費對經濟發展的基礎性作用,對提振市場信心、釋放內需潛力、保障和改善民生、推動經濟轉型升級和高品質發展走在前列具有重要意義。
《實施意見》著眼長遠謀劃,提出我省完善促進消費體制機制的重點發展方向和推進落實思路。《行動方案》著眼階段性目標,把近三年看得比較準的、可以加快實施的重點工作進行分工部署。兩者互為補充,相輔相成,形成了我省促進消費增長的施工圖和任務書。
“照後減證”,養老機構改許可制為備案制
《行動方案》重點從服務消費、實物消費、供給短板、標準和信用體系、消費環境、配套保障等六個方面推出23條具體的創新舉措。其中,服務消費的養老領域提出,加快實施“照後減證”,取消養老機構設立許可。
“此舉是為了進一步簡化審批程式,鼓勵建設更多養老機構,滿足日益增多的養老服務需求。”省民政廳副廳長沙維偉介紹,取消養老機構設立許可後,養老機構的服務品質不會下降,民政部門將改用養老機構備案制,對養老機構建設進行指導。
設立文旅消費基金,促進假日夜間消費
近年來,隨著經濟水準不斷提高,人們對文化旅遊消費的需求也越來越高。
《行動方案》明確,建立完善國有文化文物單位文創産品開發試點成效評價和激勵機制;高品質舉辦“紫金獎”文化創意設計大賽、南京融交會等大型文化賽展;制定出臺支持自駕、郵輪、遊艇旅遊和創意休閒農業等政策措施;研究出臺鼓勵租賃式公寓、民俗客棧等政策措施。
省文化和旅遊廳副廳長經聖賢介紹,江蘇省還將設立省級文化旅遊消費基金,推動文化旅遊消費試點示範,促進假日和夜間消費,推進文化旅遊融合發展等,充分滿足人們的文化旅遊消費需求。
擴大跨境電商零售進口規模和試點範圍
促進消費目前還面臨一個問題,就是消費者特別想買的買不到,而一些商家賣的消費者又不想買。這本質是消費領域供給短板的問題。
《行動方案》專門提出,提升消費供給能力,支持符合條件的航空口岸設立進境免稅店;加快培育和建設區域消費中心城市、特色商貿小鎮和高品位步行街。加快推進應用移動支付;推進面向長三角城市群的共同配送體系建設,構建城市末端配送節點網絡;推進農産品消費線上線下融合,加快“互聯網+”農産品出村進城工程建設;推動南京、蘇州、無錫等地依託國家跨境電子商務綜合試驗區政策擴大跨境電商零售進口規模,並推動擴大試點範圍等。
推動汽車消費優化升級,深化收入分配製度改革
2018年以來,全國多地的汽車類商品消費都出現了大幅下降。
《行動方案》有針對性地提出,推動汽車消費優化升級,加快出臺新能源汽車充電設施建設運營管理辦法,構建新能源汽車充電服務網絡;加快實施二手車流通和報廢汽車管理辦法。研究對農村居民報廢三輪汽車並購買3.5噸及以下貨車或1.6升及以下排量乘用車的支持辦法;推進開展城市停車場信息共享、規模開發和多元融資試點示範工作等。
消費的前提當然離不開錢。尹建慶介紹,為完善消費配套和保障,江蘇省還將深化收入分配製度改革。健全職工工資正常增長機制,拓寬居民勞動收入和財産性收入渠道。進一步深化城鄉居民增收專項激勵計劃試點。進一步擴大高校和科研院所收入分配自主權;提升金融對促進消費的支持作用。加快消費信貸管理模式和産品創新。發展培育新型專業消費金融機構。支持省內符合條件的企業發起設立消費金融公司、汽車金融公司。引導商業保險機構加大産品創新力度,開發有針對性的保險産品等。(南京日報 記者 鄒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