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從供給側找短板 從消費側找原因 補消費領域供給短板,看江蘇“實錘”
人們越來越渴望享受高品質的生活,消費升級已成必然。但是,從供給側而言,還不能完全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江蘇省完善促進消費體制機制行動方案(2019-2021年)》指出,要加快補齊消費領域供給短板。短板究竟在哪?怎麼補?
結構性供給不足制約著消費升級
先來聽聽消費者的聲音:
“想給患有阿爾茨海默病的老父親找個養老院,跑遍全市,也沒找到合適的。”
“想找個靠譜的住家保姆,一個月換了3個人。”
“想看世界頂尖樂團的演出,經常還要跑去上海看。”
……
江蘇是經濟大省,然而供需錯配、優質産品供給不足等制約著消費升級。
服務消費供給仍有差距。“我們做過一個調研,發現消費熱點接續不暢。服務消費需求很大,如健康、醫療、養老、家政、文化等,但有效供給不足,供需差距較大。服務消費未能發揮‘接力棒’作用。”省商務廳副廳長周常青説。調研同時發現,企業對市場變化不適應,對細分市場研究不深,對消費需求、消費模式的變化研究不透。例如,老齡人口比重逐步上升,這類人群經濟負擔小、閒暇時間多、消費能力強,“銀發産業”具備了爆發的條件。“銀發産業”範圍十分廣泛,包括衛生健康服務、家政服務、日常生活用品、保險業多個領域,但單一行業或企業無法完全滿足市場需求,需要進一步加強産業整合與協同,以適應消費市場的發展變化。
消費創新生態發育不足。隨著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持續推進和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的深入實施,消費領域的創新將持續活躍。然而消費領域的新業態、新模式、新技術的創新與應用,都需要人才、資本、消費數據、政策環境等要素的支撐。南京、蘇州等江蘇的城市與北京、上海、深圳、杭州等地相比,在消費創新方面尚有差距,與消費相關的人才數量、創新企業、技術成果、市場規模相對落後。
新消費時代倒逼變革
為何要補齊短板?新消費時代帶來的巨大商機倒逼變革。
網經社電子商務研究中心主任曹磊表示,隨著消費需求持續增長、消費結構加快升級,中國經濟正步入消費主導的新發展階段。以一二線城市為主的部分地區居民已經由最初的追求低價商品,發展到追求品牌、個性化消費,再逐漸進入“趨於理性、平衡價格與品質”的新消費時代。
研究新消費時代有啥好處?蘇寧科技集團首席運營官荊偉講了個故事:“我們通過數字技術對2.87億條冰箱相關數據進行分析,從而了解到消費者對冰箱訴求的變化,再向廠商定制符合消費者需求的冰箱,該冰箱上市後連續兩個月線上線下銷量排名第一。”
拿下沉市場來説,“小鎮青年”消費升級成為巨大商機。剛剛發佈的蘇寧易購半年報顯示,以蘇寧小店和蘇寧易購零售雲店為代表的業態保持快速擴張。截至6月底,蘇寧小店及迪亞天天自營店面合計5368家,蘇寧易購零售雲店面總數5108家。蘇寧易購集團副總裁顧偉走訪過140多個鄉鎮,他認為“在縣和發達的鎮,市場空間特別大”。
吳光在常州雪堰鎮開了一家賣家電的店,他説,小鎮居民購買的“老三件”變大了。雙缸洗衣機幾近淘汰,大容量洗衣機成首選,大屏電視是小鎮青年的首選。大數據也顯示,在下沉市場,2018年10公升以上洗衣機銷售同比提升201%,50-60英寸彩電銷售佔比67%。
正因為消費者有“需要”, 便利店業態成為各路商家和資本爭奪的領域。蘇果四代便利店深耕“最後一公里”,已有400家蘇果小業態接入京東到家、美團、餓了麼等第三方外賣平臺,為消費者提供“線下1公里”配送到家或者到店自提服務。蘇果總經理陳兵稱,在未來5年內,蘇果將加快推進直營、緊密加盟雙輪驅動的拓店戰略,力爭每年新開便利店在100家以上,便利店總數突破1800家。
省商務廳關於推動社區商業的指導意見指出,要促進“一刻鐘社區生活服務圈”升級,引導傳統商業加快創新轉型,大力發展體驗業態,向社交體驗、家庭消費等轉變。
補齊短板有這些“實錘”
如何加快補齊消費領域供給短板?江蘇有“實錘”。
《行動方案》明確提出,圍繞消費供給能力、現代商貿流通體系建設、農村消費市場、江蘇品牌和平臺等消費領域短板,推進服務消費示範工程和幸福産業重點項目建設,加快發展農村電商,培育發展江蘇品牌,建設區域消費中心城市和特色商貿小鎮,推動蘇州、南京、無錫等國家跨境電子商務綜合試驗區發展等政策措施。
幸福産業是新的經濟增長點。著力壯大“幸福産業”,江蘇將促進以旅遊、文化、體育、健康、養老、教育培訓等為代表的幸福産業的發展。積極適應居民消費多層次、個性化的需求,加快推進服務消費提質擴容,不斷拓展潛在消費需求。例如,在蘇州市姑蘇區,通過老年人門診就醫全程陪伴服務,開闢老人與醫院間的綠色通道,來解決部分居家老人就醫無助的困難,積極推動養老服務從“老有所養”向“老有善養”轉變,向“滿足老年人個性化,深層次的養老服務需求”轉變。
擴大品質消費供給,還需打造高品質消費載體。開展商業地標重塑行動,打造地標性商圈、商業街。支持南京新街口、夫子廟,蘇州觀前街,無錫濱湖等步行街開展高品位步行街建設。大力發展現代商圈和智慧商圈,著力打造有影響力的中高端消費服務平臺。鼓勵支持南京、徐州、蘇州、無錫等城市建設消費中心城市。拿“中華第一商圈”南京新街口來説,新一輪的升級正在進行中。據悉,新街口區域正在規劃一系列互聯互通項目,包括連接中山路兩側地下的延安路地下過街通道、“金陵中環”項目空中連廊項目等。
補齊短板,還需加快消費基礎設施建設。目前,商業設施分佈不盡合理,社區鄰裡中心、便民超市、電子提貨櫃等消費基礎設施數量不足,影響了消費便利性;農村商業設施建設水準與城市相比差距大,信息化程度低,“最後一公里”問題仍未有效解決。對此,江蘇將通過政府和社會資本合作(PPP)模式、社會領域産業企業專項債券等方式,鼓勵支持社會力量參與文化、旅遊、體育、健康、養老、家政、教育等領域基礎設施建設,進一步加快現代流通、信息網絡、服務消費、綠色消費、冷鏈物流等短板領域基礎設施建設,提升消費供給品質和水準。(新華日報 記者 宋曉華 實習生 朱書聞)